走進七台河短道“冠軍塔”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2-01-04 09:30:17

  七台河市被譽為“冬奧冠軍之城”,這座人口不足百萬的煤城,一直到2013年才擁有大型室內冰場。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小城,先後培養和輸送了楊揚、王濛、范可新等10位冬奧和世界冠軍,累計向省和國家輸送優秀運動員326人次,獲冬奧會金牌6枚、世界級金牌176枚、國家級金牌535枚,打破世界紀錄16次。

走進七台河短道“冠軍塔”

孟慶余工作場景(復原)

  這座小城如今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國家重點高水準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和“國家短道速滑七台河市體育訓練基地”,今年還被人社部和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被省總工會授予“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為國家和省的體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位於七台河市山湖路的一棟特殊的塔式建築,遠看像一把利劍直插雲天,這裡原本是一棟8層的觀光塔,如今是短道速滑冠軍館。該館也是2021年12月20日剛剛啟幕的黑龍江省第六屆“全民冰雪活動日”展示內容的一部分。中國奧運歷史上獲得的13枚冬奧金牌中,從這裡走出的運動員們拿下了其中6枚。是什麼讓七台河這張短道速滑名片越來越耀眼?近日,記者帶您走進這家短道速滑冠軍館一探究竟。

走進七台河短道“冠軍塔”

楊揚世界大賽獎牌展

走進七台河短道“冠軍塔”

王濛、孫琳琳等簽名的運動服

  這座展館是一座塔式建築,共83米高,推開展館一樓的大門,左手直接撲入眼簾的是數百雙冰刀鞋組成的冰鞋墻,這面墻叫“冠軍路”。據館長任鳳麗介紹,這象徵著一步步登上世界短道速滑最高領獎臺的冠軍之路。

  設計者精心地在樓道內設計了曲折的步行樓梯,遊客步行上樓在登樓過程中也能體會到登上冠軍巔峰的不易。

  二層是冠軍城市的奠基人——孟慶余和歷代教練。主要展示了孟慶余——“冬奧冠軍之父”的傳奇一生。上世紀70年代,孟慶余白手起家。隊員宿舍十分簡陋,他就自己搭爐子、盤火炕、砌鍋灶,保障運動員的基本生活;沒有室內冰場,他淩晨3點就拖著1噸多重的自製澆冰車在操場上一圈圈澆冰,低溫常常把軟綿綿的大衣都凍得硬邦邦;他還在實踐中創新訓練方法,培養出一個個好苗子……

走進七台河短道“冠軍塔”

遠眺冠軍塔 供圖 七台河市體育局

  三層是“中國冬奧冠軍第一人——楊揚”。展示了楊揚從一個普通礦工後代成長為世界冠軍的精彩人生。一篇楊揚小時候的作文《怎樣對待苦與累》,詮釋了她的遠大夢想。她寫道:“將來,我也要站在領獎臺上,胸前挂著金光閃閃的金牌,別人也會用羨慕的眼光來看著我。那時我就會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四層是短道速滑”濛時代”開創者——王濛。全面展示了王濛在各級世界大賽中的驕人成績。這一層,我們看到了一排排王濛的獎牌,以及她使用過的冰刀、釘子鞋、頭盔以及運動服等用品。似乎看到了賽場上那位勇敢打拼的東北姑娘倔強的身影。

走進七台河短道“冠軍塔”

張傑獲得的世界級金牌

  五層是“折翼天使的翅膀——張傑”。主要介紹了七台河市第一個全國冠軍、第一個世界冠軍、七台河市特奧短道速滑隊教練張傑的感人經歷。孩子們都親切地喊她“教練媽媽”。

  六層是“冠軍輩出的城市基因”。重點展示七台河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短道速滑事業發展的資料。

走進七台河短道“冠軍塔”

2008年1月,在齊齊哈爾舉辦的全國第十一屆冬季運動會上王濛為范可新簽名的服裝

  七層以宣傳片《冠軍城市的基因密碼》的形式解析了七台河成為冠軍城市的原因。

  為助力北京冬奧會,更好發揮國家級後備人才基地和訓練基地的作用,七台河市除了打造短道速滑冠軍館之外,還推出了“雙星閃耀”十項工程。通過加強訓練基地和體育場館建設,讓冰雪體育“硬”起來;同時進一步推進冰雪賽事、冰雪産業等項目建設,讓冰雪體育“韌”起來。

  第八層展廳為觀光層。透過明亮的玻璃窗遠眺,近處是一個被冰雪覆蓋的湖,湖面上還有一些人在飛快地滑冰。遠處群山環繞,山上的雪籠罩在夕陽下,呈現出一片輝煌的盛景,安暖祥和。(文/記者 畢詩春 攝/記者 荊天旭)

編輯:牟海微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