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著嶄新的橙黃色計程車,司機甄洪輝心情異常興奮。兩個月前,作為生活困難人員,他告別了二十幾年的機動三輪車“拉客”生涯,按照五常市取締營運三輪車的政策規定,與同為三輪車主的“合夥人”買了這臺新車,政府“包辦”所有手續,他正式成為巡遊計程車車主。“車上有計價器,不用再和乘客討價還價了。別人看我的眼神有了尊重,收入也提高了!”甄洪輝説十幾年沒這麼高興過了,真正體驗到了滿滿的獲得感。
這是五常市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問題的一個生動注腳。
近四五個月以來,五常市舉非常之力,集中整治房地産、交通運輸、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聚焦群眾反映最強烈、矛盾最複雜、時間最久遠、多年不敢碰的難點問題,動真碰硬、用情用力,城市“頑疾”得以化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逐一解決,百姓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凝聚起振興發展的磅薄力量。
五常市委書記杜平説,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在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新征程上,五常市將錨定全國百強縣目標,加快高品質發展,建設山更秀、水更清、米更香、人更和、經濟更強的現代化新五常,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變為現實,以造福於民的實績,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敢擔當善作為 困擾多年營運三輪車問題一朝化解
日前,網友“@幸福的人”在某短視頻社交平臺,曬出五常市機動三輪車報廢現場的短視頻,點讚政府的取締行動。而頻受詬病的989台機動三輪車經營者,特別是殘疾、困難群體,也在取締新政的實施中,迎來充滿希望的新生活。
“五常市城區內營運機動三輪車體量大,違規駕駛、亂停亂放,多年來不僅擾亂了營運市場秩序,而且交通事故,甚至亡人事故時有發生,百姓迫切盼望早日取締。”五常市交通局局長董佩武告訴記者,由於經營者多為下崗職工、殘疾人、“兩放”人員、貧困人員等弱勢群體,且涉及不同群體利益,營運機動三輪車成為困擾五常多年而無法碰觸的歷史遺留問題。
2021年7月,市委書記杜平到任後,奔著痛點去,盯準堵點疏。五常市成立專門工作組,先後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居民等社會各階層徵詢意見,與計程車、營運機動三輪車從業人員溝通交流,依法依規論證每個環節,綜合考量形成決策,達成各界共識。
2021年8月,按照“自由組合、自定退進、自我協商”的原則,五常市採取“兩台營運機動三輪車轉為一台計程車”的方式,對城區內營運機動三輪車開展全面取締工作,989台三輪車變成了495台計程車。在優化城市運力的同時,既保障了居民日常出行需要,又規範了城區交通秩序。原三輪車主“變身”計程車車主, 不僅增加了收入,而且實現了體面勞動。
“三輪車主自己去市場看車型買車,我們幫助講價。車到手後,我們全程包辦所有運營手續,不需車主出資。”五常市客運綜合經營處姜俊經理説,政府精準施策,三輪車主拍手叫好!
甄洪輝與自己的“合夥人”是第一批購買新車的三輪車主,他告訴記者,現在一個白班平均能拉200多元,每月管理費才265元,平均一天8塊多。“政府舉措如此暖心,生活有了奔頭!” 甄洪輝説。
為化解利益矛盾,尋求最大公約數,五常市聘請專家,科學制定了《五常市巡遊出租汽車發展規劃》,保證營運機動三輪車取締後,科學合理增加計程車投放量。同時,針對群眾反應強烈的計程車不打計價器、不開發票等問題,現已履行完成運價調整法定程式,計價器安裝與新增加計程車同步啟動。
歷史遺留問題,影響穩定,阻礙發展,只有敢擔當、善作為,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才能為五常市加快高品質發展創造良好社會環境。杜平説,五常市房地産、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已亮出“施工圖”,將件件有著落。
聚焦“急難愁盼” “爛尾工程”變身惠民工程
嚴冬,人行道上的積雪透著濃濃寒意。而一道之隔、鋪著嶄新懸浮顆粒地板的室外籃球場上,十幾個五常市民頭上冒著熱氣,激戰正酣。
“盼了10年才建成的體育場,太想在這裡撒歡了!”正在打球的張先生對記者説。
回溯10年前,2011年8月,五常市決定在老體育場館原址,建設一座全新體育場館,室內施工面積5000平方米,室外施工面積1.5萬平方米,並與相關企業簽訂了工程合同,約定竣工時間為2012年9月前。由於相關企業與施工單位各种經濟糾紛,10年間,場館工程基本停滯。
對此,五常市民反響強烈,期盼早日還百姓公共健身空間。2020年12月29日,哈爾濱市委第十二巡察組巡察反饋意見中指出,“公益項目長期爛尾,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使惠民工程變成了‘民怨工程’。”
2021年7月,新任市委書記杜平提出,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巡察整改相結合,組織相關部門全面梳理體育場館建設以來的總體情況和所有爭議,並於8月組織召開專題會,研究體育場館續建方案,堅持“化繁為簡、擱置爭議、迅速整改、強力推進”的工作思路,以最堅決態度、最果斷措施,回應民生期盼,確保年底前完成體育場館外部和內部整改任務。
“五常市責成企業明確列出每一天的施工進度表,由一名副市長帶領文旅局工作專班現場監督。”五常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江岩松告訴記者,經過夜以繼日的奮戰,2021年10月31日,體育場館室外工程全面完工,籃球場、足球場、田徑場、塑膠跑道面向市民免費開放,每天近2000人次進場運動鍛鍊。
10年“爛尾工程”變成了惠民工程,網名為“@北方北”的五常市民在社交平臺用視頻全景展示了新落成的體育場,併發文説,“我們的體育場回來了!”有市民跟帖評論:“小時候的回憶呀,荒廢了多少年!要帶兒子去看看,讓新體育場成為他小時候的回憶!”網名為“@五常醜哥”的市民發文説,“多年來,這裡一直是市民的期盼,今年一舉完工,可見本屆政府的決心和力度!”
截至目前,籃球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多功能場館等體育場館內部工程已全部完工,驗收後面向市民開放。這裡不僅成為五常市新的標誌性建築,也成為百姓心中最美“地標”。
親自擔任整改推進組組長的杜平説,思想破冰才能發展破局,心中有民才能不負人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真抓實幹,才能取信於民,凝聚起幹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堅持發展為民 打造“一極三中心”發展格局
領跑全省十強縣(市),成為龍江營商環境最優縣,打造世界最具競爭力的稻米産業,培育一批納稅百萬元、千萬元、億元産業群體,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數字經濟發展走在全省前列……日前,在中國共産黨五常市第七次代表大會上,五常市錨定“全國百強縣”目標,以加快高品質發展為主題,提出全力打造“一極三中心”發展格局,山更秀、水更清、米更香、人更和、經濟更強的現代化新五常建設藍圖漸次鋪陳。
杜平表示,過去五年,五常市縣域經濟綜合排名保持全省前列,未來五年,五常市將牢固樹立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建設“一極三中心”為牽動,在龍江推進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征程中,爭當“引領發展”的“領頭雁”、“提速快跑”的“火車頭”,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未來五年,五常市將打造“一極三中心”發展格局。
全力打造龍江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增長極。五常市將構建規模增大、結構優化、鏈條完善、層級提升的産業發展格局,保持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築牢基礎衝刺全國百強縣。
打造國際稻米産業發展合作中心。五常市將推動稻米産業實現標準化、産業化、集團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成為全國稻米行業標杆,引領龍江乃至全國稻米産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打造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中心。五常市將抓住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契機,加快補短板、強弱項,讓綠色低碳發展走在前列,打造綠色生態、宜居宜業、幸福和諧新城。
打造黑吉兩省區域協調發展樞紐中心。五常市將構建覆蓋全市、通達黑吉、連通全國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承接哈爾濱、吉林産業外溢,吸引物流、金融、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讓五常市成為哈爾濱一小時經濟生活圈、吉林兩小時聯動發展圈。(張劼 記者 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