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組合拳上安心鎖奔新錢景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2-01-17 17:43:06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將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金鑰匙”,以農業經營服務體系和農業生産科技體系為支撐,探索通過發展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生産經營管理體制創新,破解“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難題,並總結提煉成為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北安模式”,對北大荒集團實施“雙控一服務”戰略,打造農地運營商和國際新型糧商具有積極的參考作用。

打組合拳上安心鎖奔新錢景

五大連池農場有限公司糧食豐收的場面 攝影 陸文祥

打組合拳上安心鎖奔新錢景

紅色邊疆農場堅持農機購置準入制的原則,根據耕地面積、作物佈局,合理設置機車編制,有計劃開展農機更新,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機械保障 攝影 田沅鑫

   “共同經營”是“北安模式”的基礎

  進入小寒,東北早已進入“貓冬”時節。可趙光農場的規模家庭農場場長卻一刻也不敢鬆懈,他們跑市場聯繫糧食銷售、找信息謀劃明年種植計劃、採購種肥為明年農業再生産做著準備……

  趙光農場有47個規模家庭農場,經營42萬畝耕地,佔全場耕地面積的八成以上。農場農業發展部經理黃繼明介紹説,規模家庭農場場長由種植戶或家庭農場自願委託並選舉産生,代表種植戶從事農業生産經營活動。

  據了解,以規模家庭農場的形式推進耕地適度規模經營,可以形成“握指成拳”的合力和優勢,通過集中採購農業生産資料、集成先進農作技術、推廣標準化生産等方式,充分發揮農業機械裝備優勢和科技服務效率,有效降低農業物化成本和生産作業成本,提高産量和品質,實現農業節本、提質、增效,從而降低農業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目前,北安分公司已經組建規模家庭農場481個,規模經營耕地410萬畝。

  規模家庭農場代表種植戶監管耕地的種、管、收、銷各環節,是維護其成員利益、參與自治的載體。如何保證規模家庭農場規範運營?北安分公司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替種植戶加了一把“安心鎖”。

  “農業科技服務中心、農業發展部、管理區共同為規模家庭農場服務,他們之間既相互協同,又相互監督,構建起了順暢、及時、高效的監督機制。”分公司合規風控部總經理黃松濤介紹到。他説,分公司以文件的形式,明晰了農場及農業發展部、農業科技服務中心、規模家庭農場的功能定位和權責邊界,避免出現權責交叉,遇事推諉現象。並且制定了《規模家庭農場議事規則》《財務管理制度》和《民主決策制度》等管理制度,進一步規範規模家庭農場的經營行為。同時,在經營管理方面,成立了由管理區與規模家庭農場共同組建的生産經營領導小組,對農業生産全過程的措施制定、品質標準、物料投入、産品銷售進行決策和監管。

  “再加上數字農服平臺APP的應用,農業作業層次、作業標準、風險保障、費用支出等信息,種植戶通過手機就能了解的清清楚楚。”黃松濤笑著説,“這不比種植戶自己看的還勤嘛!”

  在為規模家庭農場場長戴上“緊箍咒”的同時,這個分公司還制定了績效考核制度,以作物産量、效益作為業績考核指標,激勵規模家庭農場經營管理人員科學種植的積極性,通過標準化管理、採取有效措施降低生産成本,促進糧食增産、種植戶增收。推進新型農業生産經營體制後,全面提升了農業生産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這個分公司糧食産量逐年穩步提升,去年糧食總産38億斤,比上年增長3.2億斤。

  “農業經營服務體系”是“北安模式”的核心

  連日來,長水河農場正在進行土地租金收繳工作。在簽訂完《土地承包經營合同書》後,種植戶紛紛找到剛剛成立的“科技服務公司”將承包的耕地託管給“專業公司”。

  企業化改革,從行政思維如何轉換為市場思維?北安分公司從健全和完善農業經營服務體系,推進社會化服務入手,推進行政思維向企業思維、管理思維向經營思維轉變。各農場紛紛聚焦主責主業,整合科技園區、氣象服務、數字平臺、土壤檢測等優勢力量,註冊成立了農業科技服務公司。圍繞農業産前、産中、産後全過程全要素,為規模家庭農場提供農業科技服務,讓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

  “憑經驗種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兒,比自己種地省心省事還掙錢。”今年,錦河農場種植戶劉志海與農業科技服務公司簽訂《農業生産土地託管服務合同書》後,打算去山東打工再掙一份錢。

  農業社會化服務以“五單式”的形式推進,種植戶根據需求“點單”,提出託管要求。農業科技服務公司“接單”後,將託管業務“派單”至管理區,與管理區共同依託全國領先的現代化農業優勢、高度集中的規模化組織化優勢,以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信息化和現代化的組織手段,開展生産前端的投入品供給,生産後端的農産品銷售,生産過程中的科技服務、農機服務和財務管理服務。同時,管理區還要定期“曬單”彙報託管工作完成情況,農業科技服務公司根據服務範圍、技術標準、品質標準“評單”,進行督導檢查,確保“訂單”完成品質。

  農業社會化服務讓種植戶“抱成團”,在“兩增一減”中得到實惠。“增的是實實在在的收入。”遲宏偉算了一筆賬,一方面在生産經營過程中,農業科技服務公司全面推進農業經營服務和農業科技服務,由於管理規範科學,提升了農業抗災能力,糧食普遍增産10~15%。另一方面,耕地規模化經營後,從土地中分離出來、有勞動能力的職工還可以從事二三産業,人均每年還有3~6萬元不等的收入。

  “減少的是種植成本。”遲宏偉説,去年分公司集中採購化肥9.16萬噸、種子2.95萬噸、農藥781.76噸,不但保證了農業投入品的品質,還使每畝地降低生産成本6.7元,為種植戶節約資金2445萬元。

  同時,農業科技服務公司還面向周邊村屯“接單”,為農戶或新型農業經營組織提供“保姆式”全程託管服務、“輔導式”培訓服務、“診所式”科技服務、“抱團式”訂單服務、“保障式”信息物流金融保險等多項服務,將北安分公司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組織形式等現代生産要素有效導入地方農業生産,提高土地産出率,推進農業一體化。目前,已經“接單”65.51萬畝,其中全程託管1.69萬畝,環節託管15.72萬畝,技術服務48.1萬畝。

  “農業生産科技體系”是“北安模式”的保障

  去年,北安分公司遭受了階段性低溫、洪澇、少雨、冰雹等多重不利天氣侵襲,農業生産卻“逆勢而上”,背後是強大的農業生産科技體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近年來,這個分公司按照“建體系、上標準、補短板、增效益”的發展思路,以支撐引領農業高品質發展為目標,以“農業生産科技體系”為保障,大力推進“藏糧于技”發展戰略,不斷挖掘科技潛力,不斷完善主栽作物模式化、農業統一管理標準化、農業數字智慧化、科技研發推廣系統化,農業生産實現了工業化、流程化。

  為了提高科技創新轉化率,這個分公司創建了“科技園區—示範帶—大田生産”三位一體科技研發推廣體系,形成了科技園區負責科研攻關、科技創新,科技示範帶展示成果、輻射帶動,大田生産實現全面積應用的科技推廣閉環管理流程。15個農業科技園區,平均每年開展良種試種、生産實用技術、農業“三減”及前沿技術等試驗示範項目400多項,開展新技術展示、示範項目130多項,883.9公里科技示範帶,重點推行分層定位定量施肥、封閉滅草、保護性耕作、秸稈全部還田利用、盲松放寒等技術的標準化應用。通過科技創新賦能農業,種植戶在家“抱著膀子”操控著電腦輕輕鬆鬆種好地、多打糧已經不再是夢想。

  “過去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如今是數字化、智慧化。”分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彭榮君在分公司數字農業推進會上強調。

  近幾年,北安分公司大力發展農業數字化建設,加強農業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應用,在農業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集成應用的基礎上,圍繞“供、種、管、加、銷”全産業鏈,全域推進“數字農業”平臺建設。目前,15個農場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已經全面建成並使用,農業數字化正在引領驅動北安分公司農業生産經營發展。

  未來,這個分公司將主動融入北大荒數字産業發展,整合産業、資源等優勢,積極推進數智農業生態系統,最終實現農業信息化、生産數字化、管理現代化、流程標準化、行銷多樣化、用戶定制化、技術智慧化。

  “‘北安模式’像一個支點,可以撬動未來農業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在説到“北安模式”的內涵時,北安分公司黨委書記李炳剛意味深長地説。(黃松濤 王靜 記者 吳樹江)

編輯:牟海微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