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村史館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新動能
來源:龍頭新聞  |  2022-03-02 14:14:07

  一張張老照片和煤油燈、“四大件”、耕作農具等老物件精心擺放……23日,寧安市江南鄉寶山村、海浪鎮盤嶺村、馬河鄉馬蓮河村三家村史館揭牌,將前來參觀的人一下子拉回到了往昔歲月。

寧安:村史館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新動能

盤嶺村村史館一角

  此次接受巡禮的寶山村、盤嶺村、馬蓮河村村史館,是寧安市村史館建設的部分典型代表。記者在三家村史館看到,都是高標準設計,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鄉村振興展示館建設結合,以傳承歷史文化、講好鄉村故事、激發拼搏鬥志等內容為重點,通過一幅幅圖文、一件件實物,還原歷史記憶,弘揚各個村屯的優秀歷史文化,體現不同鄉村的特點和風格。

寧安:村史館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新動能

馬蓮河村史館一角

  “村史館展示了近年來脫貧攻堅成果和新農村建設的歷程,我們要把這些寶貴的經驗保留傳承下去,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寶山村駐村第一書記徐志剛説。

  不僅設計高標準,三家村史館對收集到的軟硬體物品也科學分類、歸檔管理,便於參觀、查閱和講解。在馬蓮河村史館,每件展品都可以通過掃碼查看詳細的故事。

  “村史館的落成,為我市鄉村振興再添文化新地標,也為助力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目前全市打造了9個‘村史館’樣板。”市委宣傳部部長吳洪波説,寧安不光建村史館,還有村史整理和出版。

  “這本書編寫得非常好,把我們村的歷史變遷、社會發展和村裏發生的大事小情,用記錄的手法編撰成書,足以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不久前寧安市首批41個村“村史”新書發佈會和第二批“村史”編撰啟動儀式上,參會人員紛紛發表評論。

  “村史為百姓提供生動詳實的鄉土教材,既是留住‘鄉愁’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自信的彰顯。編纂村史不僅是‘尋根之旅’,更能助推鄉村振興。”吳洪波介紹説,寧安歷史悠久,曾經是肅慎古國、渤海國和寧古塔所在地,編纂村史具有“先天優勢”。

  “以往不少村史編纂因留存下來的文字資料很少,即便有也殘缺不全,導致品質參差不齊。這次寧安市委宣傳部組織隊伍收集資料,全市動員編撰《寧安村史》,把‘精品意識’貫穿于村史編纂的全過程,嚴把政治關、史實關、體例關、文字關和出版關。”吳洪波説。

  鄉土文化催生鄉村振興新形態。行走在寧安鄉村,能夠清晰感受鄉村文化為鄉村振興“暈染了絢麗的色調”。

寧安:村史館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新動能

馬蓮河村史館裏,掃碼可查看展品詳細故事

  “馬鞍山高,石縫溝長,臥龍河在村邊流淌。大院套兒,新瓦房兒,門口的老奶奶忙著嘮家常……”在石岩鎮民主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裏傳出了優美的歌聲,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正在教村民們唱村歌。“這個村的文藝人特別多,又創作了村歌,我在休息日的時候就來村裏志願教村民們學唱村歌。”市委宣傳部寧忠臣説。

  “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以農民教育三年行動為主線,創新開展‘村系列’活動,夯實群眾思想根基,激發鄉村內生動力。”寧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副主任李大鵬説,寧安市在全省率先建立鄉鎮文聯組織13個,組建各類文藝家協會分會75個,組建各類文化(文藝)興趣小組200余個,吸納農民會員並註冊文藝志願者350名。

  近年來,寧安市委宣傳部緊緊圍繞激發農民內生動力,深化農村精神文明鄉村,助力鄉村振興,打出了“村系列”的組合拳。167個村舉辦“村晚”,譜寫“村歌”37首,成功舉辦了“村歌聯賽展演”活動。半數以上村屯拍攝“全家福”或建設“笑臉墻”,用好“德信講堂”“農民夜校”“農民教育微信群”等課堂,村容村貌美化優化,公共服務大大提升,村民素質大為提高,走出了一條可看可聽可學的寧安路徑。(記者 劉曉雲 攝影 劉曉雲 編輯 李航 審核 姜明 統籌 陳長辛)

  

編輯:牟海微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