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4日訊 小家裏,她與丈夫20多年如一日,讓孝老、愛老成為家風;社區裏,他們一家熱心公益,用敬老、助老溫暖“新城”。從小家到大家,這份愛在這一家人心裏,更在日常的堅守中。近日,記者走近省文明家庭——紅崗區紅崗街道新城社區的王獻英家庭。
悉心照顧讓婆婆生命延續7年,醫生都説是個奇跡
2月21日一大早,王獻英一家來到20公里外的公公家,一是給老人送去按摩儀,更重要的是徵求一下老人在城裏買樓的意見。
“我爸歲數大了,又是一個人住。村裏冬季取暖太不方便,去城裏離我們近,也方便照顧。”王獻英説,她多次和公公説起這事,可老人始終不同意。
在夫妻倆看不到的角落,公公趙寶宇偷偷擦著眼角。他哽咽著告訴記者:“當初給孩子他媽治病花了好多錢,這幾年還了外債,日子剛緩過來,就張羅著給我買樓,他們掙錢也不容易,填補我幹啥。”
事情還得追溯到2011年5月,王獻英婆婆患了自發性動脈瘤,夫妻二人花光了多年來省吃儉用的所有積蓄,還向同事朋友借了幾萬元。術後,婆婆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基本成了植物人。王獻英夫婦7年如一日輪流守護在老人床前,為她翻身、按摩、擦身、剪指甲……就連醫生都説,老人術後能活這麼久,是一個奇跡。趙寶宇説:“7年吶,他媽真是一點兒罪沒遭。擦屎接尿不用説了,兒媳婦一點兒都不嫌臟。喂飯的時候她拿著小勺,貼他媽耳朵邊哄著‘媽,張嘴吃飯’。孩子的這份心,我永遠都忘不了。”
帶大學生志願者看望老人,讓孩子聆聽紅色故事
家庭裏,王獻英是兒媳、妻子、母親;社區中,她是紅崗街道新城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助老志願團隊發起人。
帶動大學生孝老愛親,是王獻英帶動他們社會實踐的“必修課”。每逢寒暑假,她都會組織社區裏的大學生志願者去空巢老人家裏慰問,幫著打掃衛生,陪著聊聊天。
“孩子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必須經過愛老、敬老、孝老教育。我們轄區的空巢老人特別多,他們也需要精神慰藉,需要溫暖和關愛。”王獻英説,他們還會組織老黨員去轄區的3個幼兒園裏講黨史、環保等類型的公開課,讓孩子們在故事中培養愛黨情結、傳承紅色基因,也讓老人實現個人價值、享受天倫之樂。
當天下午從公公家回來,王獻英就帶著大學生志願者去看望轄區82歲的老黨員曲鳳榮。“小王一天可忙了,還總惦記著我,他們一來,我就覺得心裏熱乎乎的。”曲鳳榮説。
曲鳳榮給大學生志願者講當年的紅色故事,大學生教曲奶奶使用微信,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
志願者劉耘汐説:“聽著家鄉的人講身邊的故事,讓我們倍感親切,也備受鼓舞。新時代,我們有責任將這些光榮傳統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從小家到大家,讓敬老愛老傳統不斷延續
社區的工作忙碌而繁瑣。採訪中,王獻英總把愛人趙樂富挂在嘴邊。“我能把全部的心思撲在工作上,都是因為他在背後的大力支持。孩子是他在照顧,家是他在打掃,我都兩年沒做過一頓飯了。有啥忙不過來的,我愛人和女兒還來幫忙當義工。”
她説這話的時候,趙樂富就在一邊看著她,憨憨地笑,四目相對時,幸福和甜蜜肉眼可見。
説起下一步的規劃,王獻英掰著手指計劃著,要在社區裏組織更多的文化活動,籌建老年人餐廳,增進居家養老服務,增強大學生志願服務……她説,要盡己所能,讓愛老、敬老、孝老的優良傳統,在新城社區裏永遠充盈、不斷延續。(作者 程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