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疫情防控的緣故,越來越多的人對網格員逐漸熟悉了起來。在大慶市,4817名網格員幾乎每天都在用腳“丈量”轄區的每一條路,用嘴和鍵盤傳遞與百姓生活相關的每條訊息。
隨著大慶數字網格化的逐步深入與推進,網格員不再是一個個貼在小區單元門上的名字和聯繫方式,而是真正“走”進千家萬戶的人。
身兼數職的“二嫂”
“二嫂”,名叫李艷芬,是大慶市肇州縣民主社區居委會主任。54歲的她性格爽朗,做事乾淨利落,轄區居民親切地稱她為“二嫂”。
李艷芬在民主社區一幹就是25年,毫不誇張地説,這裡的一家一戶、一草一木她都能如數家珍般地説出來。正因為“熟”,一些別人“攻克”不了的難題,還得她上。
2020年疫情發生時,李艷芬正在老家黑河陪父親過生日,看到單位群裏通知準備下戶走訪,她立刻返回了崗位。
為了摸清轄區內人員的基本情況,李艷芬帶著一名工作人員挨棟樓排查,堅持不漏一人。晚上加班信息匯總時,有的同事苦惱地説,個別居民不配合,不給開門。
第二天,李艷芬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去敲門。“小趙,我是你‘二嫂’,口渴了,想喝點兒水……”門開了,地上多了一瓶水。“二嫂”喝了口水,感謝後順便把要入戶排查的事也嘮了幾句,告訴小趙一家要勤通風、消毒,沒事別出門,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還順便把社區工作人員也重新介紹了一遍……同事們都説,“二嫂”就是最好使的敲門“通行證”。
李艷芬在入戶走訪 供圖 受訪單位
有人説,“二嫂”身兼數職,不僅是宣傳員,也是後勤“跑腿人員”,還是“偵探”。走街串巷,發倡議書提醒大傢夥認真做好防護。然而,極少數人出現了兩種情緒,要麼對疫情不當回事,要麼恐慌心理比較嚴重。針對這種情況,李艷芬化身“偵探”,找到根源,逐一擊破。慢慢地,大家都理解了這份苦心,也越來越配合了。
不接觸網格員的工作,或許不知道他們的日常有多麼忙碌和瑣碎。幫居家隔離人員買生活必需品,就是其中一項。白天忙工作,晚上還要給居民送東西、收垃圾,有時要忙到夜裏10時多。
有時個別居民還讓幫著送零食、煙酒等非生活必需品,這讓群裏的居民看不過去了,紛紛指責把網格員當跑腿的行為。“二嫂”卻説:“大家突然被關在家裏隔離,心情不好很正常,吃點兒零食解解壓也好,我們就是多跑幾次而已,只要大家配合社區工作把疫情控制住,我們累點兒也值得。”將心比心,“二嫂”為居民著想,隔離的居民也不忍心他們太累,不是必需品就儘量不買或少買。
小區的老人説,有李艷芬在,是他們的福氣。疫情期間,空巢老人的日子很難熬。老人不會用微信,李艷芬就每天通過電話聯繫,記下他們的需求,與同組的委主任溝通,利用午休時間幫他們購置物品,跟他們的子女聯繫,告訴老人近期的情況,讓老人的子女安心在外工作。
守護小區的“老兵”
在大慶市讓胡路區乘風街道乘新一社區,沒人不知道“老兵”王合和他的老兵方隊。
2019年5月20日,老兵方隊成立了,隊長王合帶領老夥伴們幫扶轄區老弱病殘家庭,為臥床老人製作愛心小墊子,幫行動不便的老人買秋菜,關愛社會弱勢群體……在大家的心中,他們就是小區的守護者。
老兵,也是網格員。他們是實實在在的“老兵”,他們中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也60歲了。他們一起走軍步、站軍姿、敬軍禮、唱軍歌,成了小區裏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王合在參加志願者活動 供圖 受訪單位
2019年夏季,頻繁下雨。為了保證居民出行安全,王合帶領退伍老兵方隊分組對轄區進行安全巡查。在巡查中,發現乘新一小區11號樓西側存有大量的積水,水深沒過膝蓋了,車開不出來。王合、宋其良兩人買來排水管,把腐爛的管線換掉了;年近70歲的老兵龔相望趴在地上清理雨排裏的淤泥,確保雨排暢通……附近居民都説,“我們的家園裏就沒有老兵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是一種讚揚,更是信任。
在居民心中,老兵王合和夥伴們保持著一種時刻準備衝鋒的狀態。疫情防控中,不論是地毯式排查、負重挨家挨戶為居民送酒精,還是小區卡口測溫,都少不了王合的身影。白天工作忙且瑣碎,晚上照樣巡邏值勤。那一刻,他忘了,他也是一位老人了。
用腳丈量土地的“知心大哥”
在大同鎮太安村,網格長單寶川的身影,村民特別熟。不論天氣是好是壞,他總是在“路上”。
單寶川每天吃過飯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巡查自己所負責的網格,查看房前屋後是否整潔、垃圾是否日産日清、是否有村民反映問題……通過日巡查,每天都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真正做到了“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做”。
單寶川總説,網格長不是什麼“官”,就是民生事務的服務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平安建設的組織員、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民情信息的收集員、農村服務的工作員。
單寶川在清雪 供圖 受訪單位
“工作平凡,但是能當大家的知心大哥,也挺好。”
“基層千條線,網格一根針”。大慶市綜治中心社會治理信息平臺,一頭連接著4817個網格員,另一頭對接各個職能部門,百姓的需求由網格員上傳後,再由職能部門解決需求,無縫銜接,非常高效。
目前,全市劃分4740個綜合網絡,4817名專職網格員服務在基層,網格服務管理體系實現了“多網合一”。而在此基礎上,數字化正為網格化賦能,不僅及時解決百姓的急難愁盼,也可以通過上傳的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梳理,為民生項目決策提供參考。
小網格,卻有著大責任和大擔當。這張“網”,裝的是老百姓柴米油鹽的瑣碎事;眾多“格”,記錄的是社區每個角落的所需所盼。就這樣“織”出了一張關乎全大慶人安全與福祉的“大網”,打通了服務百姓民生的“最後一米”。(通訊員 陳經宇 記者 劉楠 趙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