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高標準田 走特色路 牡丹江農業生産奏響春之曲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2-03-16 13:26:42

  隨著天氣轉暖,牡丹江市搶抓有利時機,備春耕工作全面有序展開。從蔬菜育苗,農藥、種子、化肥採購,到選購農機具、農業設施檢修,紮實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為全年農業豐産豐收築牢堅實基礎。

建高標準田 走特色路 牡丹江農業生産奏響春之曲

選購農機 劉鑫攝

  在海林市光明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菌包廠車間內,機器轟鳴,今年該廠的猴頭菇菌包生産比往年整整提前一個月。

  寧安綠旺蔬菜有限公司蔬菜暖棚內,剛剛播下種子的香瓜嫁接砧木,已吐露出兩半嫩芽。80余棟毛蔥、圓蔥苗在一台臺小型播種機的工作下,已全部播種完畢。

  林口縣農機市場春節過後就日漸紅火,購買農機具的農民逐步增多。在東寧市農資銷售商店,大豆、水稻、玉米、蔬菜等籽種琳琅滿目,前來購買籽種的農戶絡繹不絕。

  2021年,牡丹江農業農村工作成果喜人:農業總産值實現388.4億元、增加值實現211.4億元,分別增長6.8%和6.3%。深入實施糧食穩産增産行動,建設高標準農田35.1萬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增加到972萬畝,産量達到59.5億斤、實現“十八連豐”,牢牢守住了農業基本盤。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832元、增長9.7%,高於全省平均水準5944元,連續十九年領跑全省。

  如何繼續穩住農業這一“基本盤”“壓艙石”?日前結束的牡丹江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為全市“三農”工作定方向、明路徑。

  加強政策引導 建高標準田産好糧

  2月下旬,穆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高春艷格外忙碌。為落實穆棱市擴種大豆計劃,她走訪了全市8個鄉鎮的糧食種植大戶。

  在下城子鎮北安村,針對大家提出的今年種大豆掙錢還是種玉米合適的問題,高春艷説:“今年玉米可以種,但要多向大豆傾斜。因為經過市場調研,整個生資面臨漲價趨勢,農資貴你要是種玉米的話,投入成本就很高,玉米多一遍追肥,它搭的人工也比較多。另外,今年國家實行差異化補貼,大豆要比玉米補貼多。所以針對今年農資行情和國家産業結構調整政策,建議大家多種大豆。”

  高春艷的一番講解讓種糧大戶李洪德很是服帖。他告訴記者:“聽了專家的講解,我心裏很穩,就像吃了定心丸。咱們農民不能光低著頭種地,還得抬頭多看看國家政策,這樣咱們才能收入多,錢兜子才能越來越鼓溜兒。”

  今年,牡丹江在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要分別保持在980萬畝和60億斤左右的基礎上,把大豆擴種作為優化結構的一個重要抓手。全市計劃擴種27萬畝大豆,總數達到346萬畝以上。

  目前,各縣(市)區正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和試點申報,組織好種糧大戶、合作社、農業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參與擴豆任務,及時將擴種任務層層分解到鄉村、落實到地塊,確保大豆生産和糧食總産“雙達標”。

  穩産量、提品質、增效益,為龍江構築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貢獻牡丹江力量,牡丹江緊盯耕地保護不放鬆,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全面推進田長制。通過打好凈土保衛戰、休耕輪作、提升地力等措施,堅決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

建高標準田 走特色路 牡丹江農業生産奏響春之曲

大棚育苗 劉鑫攝

  如何全面落實“長牙齒”的硬措施,切實保護利用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牡丹江堅持耕地數量、品質、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全面落實“5+2”田長制,大力推廣耕地輪作、深松整地、保護性耕作等技術模式,加強對黑土耕地監督管理,依法打擊破壞黑土地的違法犯罪行為。

  牡丹江把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抓手,聚焦重點區域,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設內容,積極爭取項目佈局和資金投入,鼓勵社會資本、新興經營組織、涉農企業參與。從多打糧到多打優質糧,牡丹江加快建設39萬畝高標準農田。一方面廣泛開展土地託管、代耕代種、代收代儲等多元化服務;另一方面堅持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高效節水灌溉、綠色標準化生産基地建設相結合,按照“進度要快、品質要好、效益要高、監管要嚴”的工作要求,一體推進生態保護、糧食安全和産業升級,助力農民增收。

  堅持品牌優先 放大特色産業優勢

  眼下,有中國猴頭菇之鄉美譽的海林市正值菌包加工生産的旺季。在海林市光明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菌包廠車間內生産線開足馬力。按照訂單要求,今年該廠的猴頭菇菌包生産比往年整整提前一個月。

  近幾年海林市充分發展當地獨有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資源,大力發展食用菌産業,生産規模不斷擴大,種植技術不斷更新。目前海林市猴頭菇生産規模總量達到1.5億袋,鮮品産量7.5萬噸,全市猴頭菇年産值實現4.5億元,純收入1.5億元,每年可拉動農民人均純增收1300多元。

  而在東寧市三岔口鎮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包生産車間內,工人們正熟練地操控著菌包機,摔料、裝料、封袋等各項工序有條不紊。該公司目前已生産菌包3500萬袋。

建高標準田 走特色路 牡丹江農業生産奏響春之曲

加工製作菌包 張春祥攝

  東寧有“中國食用菌之城”、“世界黑木耳之都”之稱。該市近年來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和産業富民,聚焦“標準化、科技化、品牌化、金融化”發展,努力打造百億量級黑木耳産業。2021年栽培量9億袋,産品量4.5萬噸,年交易量10萬噸,帶動全鏈條銷售收入實現近百億元,助力東寧農民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29528元,連續16年領跑全省。

建高標準田 走特色路 牡丹江農業生産奏響春之曲

生産訂單産品 李學斌攝

  特色高效始終是牡丹江農業的顯著優勢,全市特色農業蓬勃發展。2021年,食用菌生産規模保持穩定,生豬出欄量108萬頭、增長15%,蔬菜、中藥材面積擴大到28.5萬畝和26.2萬畝,特色産業産值比重達到65%。開工建設北藥産業園等億元以上項目18個,新希望草根知本集團增資紅星乳業,萬鼎乳業加工廠竣工投産,市級以上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到172戶,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1%。新認證綠色有機産品18個、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3個,網絡直銷、直播帶貨等電商行銷模式得到大力推廣,農産品網絡銷售額達到6.3億元、增長32.8%。

  牡丹江把科技、綠色、品質、品牌作為著力點,加快建設特色農業強市。堅持“穩量、提質、增效”,加快發展黑木耳、猴頭菇等高附加值食用菌産品,深入挖掘放大食用菌地産價值、産品價值、産業價值和文化價值,持續提升有機奶、高品質肉牛、黑豬、大鵝等“精特”産品供給總量,大力發展冷水魚、寒地堅果漿果和蜂産業,推動農産品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以農業特色産業資源為依託,牡丹江不斷探索農業現代化、品牌化發展的新路徑,推進農業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生産和産業化經營,著力打造一批品質優、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農産品品牌,推動牡丹江農業向綠色化、品牌化方向轉變,提升牡丹江農産品品牌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全市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三張特色牌,以牡丹江大米、東寧黑木耳、海林猴頭菇、寧安果蔬、林口大鵝等特色産品為重點,開發設計一批體現地域特色、品質個性的品牌;還要高標準培育品牌。

  牡丹江堅持培育新品牌和提升老品牌並重,圍繞食用菌、瓜果菜、畜産品、林産品等優勢産業,以地理標誌農産品為重點,加大經營主體聯合、資源要素整合、産品優勢集合力度,加快培育精特優結合的品牌梯隊,打造一批三産高度融合、特色突出的品牌農業樣板區。

  積極拓寬渠道 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日前,在東安區興隆鎮的躍進村,一走進大棚就看到村民們忙碌的身影。從撒籽、育苗、移苗到定值,大夥兒幹勁十足。村民告訴記者,他們現在種的蔬菜雖未長成,但訂單卻已經簽完了。

  村民朱小麗介紹,她家的幾個大棚在春節過後就開始了第一茬蔬菜育苗,每個大棚裏的蔬菜秧苗有1萬多株,7月上旬就可以採摘了,到時自己的這些蔬菜就會裝進江浙地區的菜籃子。

  “之前我們沒有加入合作社的時候,村民都是盲目地去種地。沒有目標,收入不是很高。從加入合作社之後,我們一切的種子化肥都由合作社提供。”朱小麗説,“特別是在銷路方面,合作社幫助我們賣菜搞運輸,我們現在種的蔬菜都遠銷到全國各地,甚至到俄羅斯。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我們農民腰包也鼓了。”

  不單單是躍進村,牡丹江推動全市農民與企業、與市場有效對接,大力推廣“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品牌”經營模式,促進小農戶融入大産業,增加經營性收入。

  在西安區溫春鎮的大莫村,村裏成立的新農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種植戶簽訂協議,負責“五統一”消除了大家的後顧之憂。最近更是把菜賣到了冬奧會的餐桌上。

  “冬奧會主要是首鋼實業進行蔬菜的配送,我們得到信息就與首鋼實業取得聯繫並達成了供貨協議。現在,我們通過首鋼實業大平臺,讓全國人民更了解我們黑土地種出來的蔬菜。”大莫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郭永福説。

  在寧安,通過豐富完善鄉村振興全業態發展模式,重點引導鄉鎮、村屯深入挖掘文化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菜園經濟、庭院經濟,力促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優勢加快轉化為鄉村振興優勢。結合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打造庭院經濟示範村16個,形成了“菜園+電商”“菜園+民宿”庭院經濟發展模式,帶動示範村農戶3000戶,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建立健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努力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牡丹江今年還將加速推進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全面推進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今年全市農業託管總面積要達到180萬畝。(張樹永 德健宇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曉雲)

編輯:牟海微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