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8日訊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産能提升工程。
大豆振興,阻礙尚存。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延伸産業鏈條,向精深加工要效益,讓大豆産業可持續、前景廣。
拜泉縣作為優質大豆重要産區之一,大豆振興,重任在肩。根據計劃,拜泉縣今年大豆面積達到264萬畝,預計年産39萬噸左右。在種植上採取“良種+良法”方式,提升大豆單産水準,改善大豆品質。同時,不斷延伸産業鏈條,向精深加工要效益,讓大豆産業立得住、走得遠。
大豆振興,不僅局限于種植領域,後續加工環節上産業鏈條的延伸,提高大豆産品附加值,才是關鍵所在。
大豆渾身是寶,吃幹榨凈能變成百餘種産品,身價也成百上千倍地增長。農頭工尾、糧頭食尾,大豆産業鏈拉得越長,其附加值就越高,相對應地推動其産業體系更加完善,更易在市場競爭中佔得一席之地。
今年1月份,來自四川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知名專家匯聚一堂,共商拜泉縣成立大豆植物蛋白及高端食品研究所籌建問題,破解大豆産業鏈條發展關鍵環節。研究所一旦成立,標誌著拜泉縣將開啟出大豆産業鏈條的嶄新時代。
拜泉縣土質肥沃,大豆蛋白含量可達到42%以上,基於這種“高蛋白”“食用性”特點,拜泉縣大豆産業正以食用蛋白為主的發展戰略,讓大豆産業鏈條形成集聚化發展。
“‘研究所’的籌建和一個個大豆相關聯的産業項目啟動,恰好抓住了機遇,捕捉到産業熱點。”拜泉縣經濟合作促進局副局長張冬梅告訴記者,研究所成立後,將圍繞大豆精深加工進行技術攻關,開發新型豆製品,提高産品附加值,延伸産業鏈。通過引領和支撐全縣大豆全産業鏈不斷創新,帶動大豆産業向縱深發展。
“通過和專家合作,可以破解大豆精深加工中的一些技術壁壘,降低原材料加工成本。”黑龍江棒星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洋説,原先企業原材料都是通過購買所取得,但是通過和專家合作,破解了原材料加工技術上的難題。這樣一來,企業可以在本地直接採購原材料。
棒星公司所需要的原材料,就是百姓所説的豆粕。這種看似沒有任何營養含量的加工廢料,經過精深加工後,卻成為了企業最為需要的原材料拉絲蛋白。
去年,拜泉縣天潤農業有限公司看到了商機,在加工甜玉米生産線的基礎上,投資5600萬元新建大豆精深加工項目,年産非轉基因大豆油5000噸、豆粕32000噸,徹底解決了棒星原材料外採難題。
一端是剛剛收穫的大豆,另一端是壓榨出來的豆油,而産生出來的豆粕,則被棒星公司回收。企業通過設備將豆粕加工出大豆拉絲蛋白後,再根據百姓喜歡的各種口味,進行配比調試,最終55克的休閒食品,售價達到了7元錢,而一斤大豆的收購價格才3元左右。
一系列的操作,讓大豆瞬間變成了“金豆子”。
“國産大豆絕不是‘雞肋’,而是有著巨大經濟價值和市場空間的‘金豆子’。”張冬梅説,全縣圍繞大豆産業鏈條展開招商,深入對接首農集團、中糧集團、山東豆黃金等重點企業,重點謀劃引進大豆拉絲蛋白、組織蛋白、大豆異黃酮、大豆卵磷脂等深加工項目,做好延鏈補鏈大文章。
不僅如此,拜泉縣還以“研究所”為依託,圍繞大豆産業鏈部署創新鏈,促進科技與産業深度融合,從源頭保證産品品質。用二産倒逼一産升級,今年,拜泉縣國富鎮農業農技合作社採用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將大豆種植面積擴大了一萬畝,而且,採用的都是蛋白質高於40%以上的優質大豆,不僅提升了大豆産量,銷售也直接走的是訂單模式。
促進産業鏈條向項目集聚的同時,一顆顆小小的大豆,在加工中身價倍增,變身“黃金豆”,將推動拜泉縣大豆産業走出一條嶄新發展之路。(文 王克儉 包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