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黑龍江省“非凡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七場舉行。會上有記者提問: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人才振興60條”,請問在推進“人才振興60條”落實方面有哪些重要舉措,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
中共黑龍江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馮海龍
中共黑龍江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馮海龍介紹説,“人才振興60條”是黑龍江歷年來最積極、最開放、最具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好政策關鍵是能落地、快落地,政策出臺以來,我們重點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開展“人才振興60條”政策宣傳,加快吸引集聚高素質人才。策劃舉行“人才振興60條”政策解讀專場新聞發佈會,多形式多種渠道持續發佈政策相關信息,擴大政策宣傳面,提升政策知曉度,政策發佈會當天直播在線觀看量近500萬人,相關話題累計閱讀量近5000萬次。緊盯舉辦大型學術會議、高端論壇、科技展會等重要契機,精準推介我省人才政策,大力開展招才引智工作。中科院信息技術科學部學術年會期間,與40余位院士專家建立了合作聯繫,取得多項對接成果。政策吸引集聚人才效應初步顯現,與去年同期相比,我省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增長3.3%,應屆高校畢業生留省就業人數增長27.6%,新進站博士後人數增長24%。
二是著力構建“1+1+n”人才政策體系,加快塑造我省人才發展制度優勢。強化“人才振興60條”政策配套銜接,大力推動人才改革先行先試,在職稱評定、崗位設置、工資薪酬、科技成果轉化、科研經費使用等方面,相繼出臺制度文件近30個,一系列配套政策落地見效,全省200家事業單位實施了績效工資制度,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實現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單列,科研經費使用“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級人才支持計劃實行經費“包乾制”等等,為人才潛心研究、專心攻關創造了良好環境。推進高端人才服務保障提質擴面,制定印發我省高層次人才認定、子女就學、引才經費支持及安家補貼、配偶就業安置等實施辦法,服務精準性和標準化規範化水準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各市(地)主動承接落實,制定出臺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上下銜接、相互補充的聯動政策體系已基本形成。
三是強力推進人才計劃工程優化升級,加快培育科技創新戰略人才隊伍。聚焦我省重點産業發展需求,優化實施“頭雁”“春雁”團隊和“龍江學者”等重大人才支持計劃,支持創新團隊和優秀人才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和基礎研究,為推動龍江振興發展和實現高水準自立自強提供有力人才支撐。著眼提升我省工程科技隊伍創新能力,大力培養卓越工程師,龍江工程師學院與31家企業開展項目合作,2022年定制化招收工程碩士88名、工程博士20名,年底前擬選拔500名工程碩博士研究生進入企業實習實踐。立足培育更多“大國工匠”,全面加強“龍江工匠”隊伍建設,實施“政校企”聯盟培養模式,推行“新八級”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截至目前,全省新增取得高級工以上職業證書1.9萬餘人次,高技能人才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四是聚力建設一流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構築我省人才集聚戰略級載體。搶抓國家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戰略機遇,積極爭創全國創新人才集聚高地和東北亞高端人才合作中心,爭取更多優惠政策在我省先行先試。加快推進以哈爾濱為核心,其他市(地)各具特色、相互協同的人才聚集城市示範區建設,加快形成戰略支點和雁陣格局。發揮高校育才用才策源地作用,投入10億元推進高水準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遴選認定首批30個本科現代産業學院建設點、10個高職示範性現代産業學院和20個培育單位。聚焦我省構建“4567”現代産業體系,賦能升級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高新技術企業平臺、新型研發機構平臺,加快推進省級示範基地、産業園區建設,目前我省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達79個,省級各類科技創新基地1036個,高新技術企業2738家,人才吸引集聚能力顯著增強。
馮海龍説,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省委“四個體系”要求,推動各地各單位以釘釘子精神一貫到底、抓出成效,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靠。同時,緊扣振興發展需求及時更新政策,不斷推出政策的加強版、升級版,讓各類人才在龍江創新創業更加安心、生活更為舒心、發展更有信心。(記者 邱麗娜 張桂英 攝影 王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