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現場聆聽報告的黨的二十大代表、綏化市委書記張寶偉內心格外激動。他説:“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到龍江、到東北、到全國各大糧食主産區考察時,始終對‘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心心唸唸、殷切囑託,讓我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綏化是農業大市、産糧大市。截至2021年,綏化耕地面積3141.8萬畝,佔全省12.2%;典型黑土耕地面積2512.5萬畝,佔全國黑土區面積9%;高標準農田1313.89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46.1%;糧食總産達到230.8億斤,佔全省14.7%,每百斤中國糧食就有綏化優質糧1.69斤。談到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張寶偉説:“我們始終把糧食安全放在心中、扛在肩上,今年更是政策優、人努力、年景好,糧食生産實現‘十九連豐’,主要農作物産量和品質創新高。”
張寶偉表示,綏化將自覺扛起多種糧、多産糧、多供糧的政治責任,按照省委關於推進“四個農業”的決策部署,多措並舉確保黑土地品質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産出水準持續提升、大豆等初級農産品供給能力持續提升,錨定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不動搖,盡綏化之力使“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更穩。
張寶偉表示,綏化將堅持發展科技農業不動搖,用數字技術、生物科技等現代技術賦能農業,把示範園區、現代種業、數字農業、科技裝備、基層推廣等落到實處,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堅持發展綠色農業不動搖,繼續以綠色理念為引領,以綠色保護為基礎,以綠色供給為目標,鞏固放大綏化綠色有機農業發展優勢,讓綠色成為綏化最靚麗的底色;堅持發展品質農業不動搖,用“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讓肥沃的黑土地生産出優質糧食,種出最優最綠最香稻米、高産玉米、蛋白質含量更高的大豆,以農業標準化體系提升農産品品質,進一步打造農産品全程可追溯體系,堅決把好農産品品質安全全程監管關,讓綏化農産品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堅持發展品牌農業不動搖,繼續發揮好“寒地黑土”區域公用品牌作用,講好品牌背後的故事,賦予其文化內涵,讓農産品“活”起來,積極主動參與龍江“黑土優品”農産品品牌創建,提高綏化農産品品牌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文/黑龍江日報記者 曹忠義 薛立偉 攝/記者 邵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