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隕石坑,“聚寶盆”。
5萬年前由星球撞擊形成、目前地球上發現的第一處隕石坑冰川遺跡,帶給依蘭縣前所未有的關注度,讓依蘭擁有了一張世界級名片。依蘭縣搶抓“天賜”機遇,開門迎貴客、舉城無虛席,2月21日(農曆二月初二)舉辦了依蘭隕石坑高峰論壇暨2023年度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大會,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天文愛好者等數百人“觸摸”千年五國城、探秘萬年隕石坑,同時廣招八方客商,投資興業,攜手共謀發展。
“隕石”誠邀約,攜手向未來。高峰論壇後,招商推介會暨重點項目集中簽約系列活動亮點頻現。共簽約20個投資項目,涵蓋新能源、生物、化工、食品、農業加工等領域,簽約總額167億元。尤其搶眼的是9個新能源類項目,投資個個都是“大手筆”。
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守正中創新發展,在發展中跨越趕超。依蘭縣在2021年全省縣域經濟綜合考評中直線上升45位、晉級全省第14位基礎上,2022年上半年又持續晉位到全省十強行列,位居第8位。2022年,該縣地區生産總值實現124.5億元,同比增長4%;固定資産投資實現20.5億元,同比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5.9億元,同比增長27.3%,增幅列哈爾濱市9縣(市)第一。
“我們持續增強‘搶’的意識、‘拼’的勁頭、‘闖’的勇氣,經歷了一次次考驗,克服了一重重困難,渡過了一道道難關,實現了一個個目標。只爭朝夕,奮力在‘趕超大考’中‘跳起摸高’。”依蘭縣委書記陳宇輝告訴記者,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他們將始終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牢牢錨定全省十強縣目標,努力建成享譽龍江的特色農業示範區、新能源産業發展樣板區、新型化工産業集聚區、“三色”文旅融合創新區、新經濟商貿物流集散區,傾力打造生態型、工業化、開放式的重要節點旅遊城市,在新的“趕考”路上開啟依蘭跨越趕超、晉位爭先新征程,為哈爾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依蘭力量。
賦能升級 産業提速發展提質
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和歷史文化,不斷升級壯大新能源、新型化工、食品醫藥和文化旅遊、新經濟新業態“3+2”主導産業,組建新能源開發、抽水蓄能電站、長江屯水電站、鐵路貨運專線、玉米深加工等15項重點工作推進專班,縣級領導挂帥包保推進,開創了産業提速、發展提質的嶄新局面。
新能源産業領跑全省。該縣風電産業領跑全省,風電裝機並網總量今年年底將達到155萬千瓦,鑄造“龍江風電産業第一縣”的金招牌。
去年,積極搶抓碳中和碳達峰戰略機遇,爭取到風電核準項目3個、合計裝機容量65萬千瓦,今年將實現“百萬裝機”目標。同時,積極開發水電産業,今年將建成丹青水庫水電工程,總投資96.7億元的中煤抽水蓄能電站今年底將開工建設,總投資100億元的丹清抽水蓄能電站列入國家抽蓄“十四五”規劃儲備實施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長江屯水電站項目正在履行核準手續,預計在“十四五”期間陸續開工建設,持續領跑全省新能源産業發展。
新型化工産業優勢漸顯。在全力推動中煤240萬噸豎井項目投産接續煤炭工業的同時,依蘭充分發揮原有的煤化工産業基礎優勢和依蘭經濟開發區平臺優勢,創建了哈爾濱市唯一的化工産業園區,先後建成了德潤生物質發電、智繪脫硝催化劑等化工項目,實現智繪脫硝催化劑投産達效,盛平危廢、中奧年産3500噸特種電工絕緣材料等項目落地,為哈爾濱市承接南方地區和全省化工産業梯度轉移創建了唯一平臺。去年,化工産業園區實現産值12億元,化工産業引擎拉動作用日益凸顯。
食品醫藥産業蓄勢待發。依蘭狠抓食品産業發展,持續穩定華潤雪花啤酒、春宇生物科技、依鎂生物木糖醇等企業産能。完成大豆擴種任務39萬畝,獲批“全國大豆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範縣”。特色種植食用菌發展到1020萬袋,紅松果、大榛子林下經濟種植規模達1.5萬畝。北藥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引進了投資1.9億元的和心諾泰巴布劑項目,採用的透皮吸收技術國際領先。預計今年5月建成投産,達産後年新增銷售收入5億元、稅金7000萬元。
以打造享譽龍江的“三色”文旅融合創新區、新經濟商貿物流集散區為目標,促進三産融合發展,新經濟新業態不斷升溫。高標準推進全域旅遊、隕石坑和巴蘭河漂流選址等重點項目策劃,榮獲中國最美自然山水旅遊名縣和中國最美紅色文化旅遊名縣,文旅産業“內功”更強、“顏值”更高;啟動依蘭物流園區項目建設,電商企業發展到28家,線上累計完成交易額突破1億元,成功創建全國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範縣;多種業態聚合發展,榮獲全國首批林業碳匯試點縣。特色街區、夜間經濟、休閒經濟等多种經濟業態蓬勃發展,去年新增市場主體6525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6.5億元。
狠抓項目 動力十足後勁增強
破冰前行,承壓奮進,將招商引資作為積蓄髮展後勁的第一動力、拓展發展空間的第一抓手、破解發展瓶頸的第一工程。通過對外招引項目、對上爭取資金和項目,一批投資體量大、産業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項目,相繼簽約落地建成投産,縣域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開展“精準式”項目招引。制定出臺了扶持産業發展、招商引資激勵等一系列創新性、突破性、務實性産業政策,打造區域最優投資“洼地”。領導帶頭、專班推進,去年外出招商74批次,引進風電開發、新型化工、農副産品加工等産業項目10個,計劃總投資47.1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0.4億元、同比增長25%。
建立“全程制”項目服務。圍繞依蘭隕石坑、風光水儲一體化、長江屯水電站、玉米深加工等重大項目,成立10個工作專班,專班謀劃、專班推進。實行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領導幹部包聯制度,全面落實項目專員制度,實現“簽約、落地、投産、達效”全程跟蹤服務,一批投資強度大、帶動性強的重點項目得以迅速推進實施。中煤240萬噸豎井、協合東升風電場、志能祥贏生物質熱電聯産等重點項目産能穩步遞增,産業項目對縣域經濟的拉動力強勁。
實行“動態化”項目管理。瞄準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民生事業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健全完善項目儲備長效機制,實行分類動態管理,常年篩選、滾動儲備,積極謀劃爭取一批基礎性、戰略性重點項目。去年共實施項目70個,總投資9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0.5億元。推進省市重點項目9個,完成投資9.2億元、投資完成率146.7%,竣工投産項目4個、竣工投産率44.4%,項目投資完成率和竣工投産率均居哈爾濱市前列。
優化環境 發展活力持續釋放
依託“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加快集聚優勢資源,推動資金、産業加速集聚,進一步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夯實基礎保障。把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夯實發展平臺的重中之重,累計投入資金5億元,大力推進園區硬體及配套建設,修建完成6條園區道路,建成生活用水管網9公里、園區換熱站1座、供熱管網10公里,鋪設地下通訊光纜管道5公里,園區承載能力不斷提升。依託哈爾濱市唯一的化工産業園區,緊緊圍繞國家和省市“十四五”規劃,修編完善園區總體規劃、控詳規劃。
強化要素保障。依照哈爾濱新區創新舉措以及哈爾濱企業和投資服務局工作流程,制定企業(項目)服務方式改革實施意見(試行),明確了所有政策歸口兌現、實行“承諾制審批”“拿地即開工”、建立重點項目聯絡員等制度。創新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企業與銀行的交流形式,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企業家座談交流茶話會、政銀企合作交流對接會,推動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和互惠互利,為縣域企業實現融合進步、鏈條發展搭建平臺。
助企紓困解難。始終倡導“三如四有”服務理念,在哈爾濱市最先推進企業包聯工作,制發了縣領導幹部包聯企業(項目)工作方案,推動包聯企業全覆蓋,包聯企業數量由44家擴展到2293家。為5家企業提供人才公寓住房7套,為14家企業及商戶爭取穩企穩崗貸款共計3773萬元,兌現各類涉企獎勵資金223萬元。(黑龍江日報記者 李飛 白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