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葉“種”關情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3-02-24 09:13:44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要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産業化步伐,有序擴大試點範圍,規範種植管理。

  就在中央一號文件發佈的當天,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2023年黑龍江省農作物栽培技術模式彙編》,其中每個品種的種子選擇和要求都非常詳細。在玉米的品種選擇中,從第三積溫帶開始,每個積溫帶都有哈爾濱市益農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農種業)的玉米品種。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哈爾濱市雙城區的益農種業。

  窗外還是冰天雪地,益農種業綜合試驗樓內卻綠意盈盈。

  “這個發芽盒裏的苗是昨天剛出來的,這些是前天長出來的。”公司質檢部經理王建坤逐一介紹,“這邊的已經長了十二三天,其中有7天是在低溫箱中生長的,我們要監測它的抗寒性。”

  益農種業的母公司益農集團公司副董事長梅媚一邊細心地觀察著這些幼苗一邊説:“它們的每一個葉片都蘊含著很多信息,對我們育種人來説非常重要。有時在發芽盒並不能完全看出小苗後期的長勢情況,我們就把它移栽到溫室裏,做後續觀察。”

  綜合試驗樓一樓,科研人員採回來的水稻育種材料擺了一地,幾個人正在一株一株精心挑選。

  “這些材料我們都要一粒一粒過,最後精選出來的種子種到實驗田裏,通過長勢、産量,尋找出病害少、抗倒伏、産量高的那幾株,同時我們跟黑龍江大學的分子實驗室合作,通過基因編輯對現有品種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進行改良。”梅媚介紹,益農集團每年都要投入1000萬元以上的研發經費,通過自主科研創新、引進、合作育種,已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玉米種子品種26個,5個水稻品種,8個大豆品種和2個高粱品種。

  “我們家的玉米種子最適合米豆輪作地區,極早熟,後期脫水快,適合機收籽粒。一般輪作後第一年大豆産量能提升10%~15%。”梅媚説,“為了選育生育期更短,適合更北部極早熟地區的玉米新品種,我們正在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合作,利用基因組測序、遺傳分析、基因編輯、模型建立等人工智能手段建立數據庫模型,縮短育種進程。”

  走出安靜的綜合試驗樓,右轉就到了機器轟鳴的生産車間。一袋袋從位於西北地區的制種基地運回的種子被投進物料口,在機器內經過一個“大循環”後,就完成了初清、風篩選、比重選、分級、包衣等多道工序,“走出”機器的種子都被包上了鮮艷的外衣,而且整整齊齊地“擠”進袋子裏。

  “看,我們每個袋子上都有一個二維碼,這個二維碼有雙向溯源的作用。”益農集團副總經理鞏利指著袋子上的二維碼,“用戶一掃二維碼,就進入我們的溯源系統,直接了解種子生産過程中的所有信息。我們嚴格按照種子檢驗標準程式進行檢驗,全程跟蹤、取樣、分析、存檔備案,對種子活力、水分、純度、凈度、芽率等指標進行檢測。確保做到對每批次種子檢測、加工有記錄,各項指標有記載,入庫有登記,位置有標識,切實做到種源、品質可追蹤。我們還把栽培技術也關聯到這個二維碼裏,咋種咋收一目了然。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後臺追蹤到我們的種子是發到哪,哪個經銷商賣的,以及最後是誰在種。”

  梅媚抓起一把種子攤在掌心,“你看我們最後選出來的種子,籽粒大小飽滿一致,差異都不會超過1毫米,這是為了保證種出來的玉米狀態一致,熟期一致,利於機播機收。種子大小如果不一致,含有的能量就不一樣,不但生長期會高矮不一,到成熟期含水量也不一樣,影響機收脫粒。”

  生産車間旁邊就是益農種業的成品儲藏庫,一袋袋種子整齊地碼在這裡,一輛輛叉車不停往來穿梭。倉庫外排了幾輛貨車,滿載後就疾馳而去。自2022年11月起,益農種業進入生産高峰期,每天生産種子110噸左右,檢測樣品上千份。“前些天忙的時候我們是24小時堅持生産,現在基本每天都在12小時以上。”梅媚説。

  工廠旁邊,是益農農作物專家育種示範基地,向農民開放,讓他們隨時來看各品種長勢。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這樣的農作物專家育種示範基地,黑龍江省有16家。2022年專家們還評出了玉米、水稻、大豆和非主要農作物等共113個優異品種名單。

  “我省主要農作物基本實現良種全覆蓋。”省農業農村廳種業處處長李偉介紹,黑龍江省每年都會印發《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種植區劃佈局》,引導廣大農民應用優良食味的水稻品種、高産高蛋白高油大豆品種和高産優質適宜機收籽粒玉米品種。同時,大力推進種業創新,去年,省財政安排3億元資金支持種業創新發展,加快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和農作物專家育種示範基地建設,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應用,築牢種業現代化根基。(黑龍江日報記者 周靜)

編輯:于靈爽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