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銀保監局積極探索“碳匯+保險”服務低碳經濟創新模式,推動林業碳匯保險在轄內落地,通過“科技+專家”跟蹤服務,實現林業生態建設、固碳能力提升修復良性循環,有效提升森林碳匯經營主體的發展質效。目前,林業碳匯保險已在大慶市肇州縣、佳木斯市樺南縣成功落地,為1.14萬畝林場提供碳匯價值風險保障近600萬元,總保障碳匯量達11萬噸。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黑龍江作為林業大省,森林碳匯資源具有潛在價值高、受災風險大、災後修復難的突出特點。黑龍江銀保監局充分挖掘綠色金融發展潛力,推動實現省內保險碳匯項目“零”的突破。通過專題座談、實地調研、窗口指導等方式,引導保險行業成立“雙碳”項目專班,深入掌握各縣區林業碳匯保障需求,積極對接金融辦、財政、林草等職能部門,細化確定業務模式及承保流程,充分依託政企對接平臺,積極面向國有林場、林農、專業合作社、新型農業主體及企業開展政策宣導。
形成科學保險方案
黑龍江銀保監局緊緊依託保險機構創新研發平臺,實現對林業碳匯價值監測、計量的關鍵技術突破,通過林業固碳能力損失函數模型,將林木資源“固碳”概念量化、具體化,形成一套科學完善的林業碳匯價值評估體系,打造具備可行性的林業碳匯保險方案,覆蓋火災、風災、洪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病蟲害等常見風險造成的碳匯量損失。
拓展碳匯保險服務場景
黑龍江銀保監局指導保險機構在提供風險保障的基礎上,延伸保險服務鏈條,前置風險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專業、高效的防災減損機制。一方面,以科技為先導實時監測,黑龍江銀保監局針對林業資源分佈廣、生長態勢觀測難的特點,借助傳統種植險領域已成熟應用的衛星遙感技術,對林業碳匯累積及災害損失情況進行實時、高效、量化監測,並定期向客戶及林業管理部門反饋,幫助其調整管理策略。另一方面,由專家引路探索科學發展,黑龍江銀保監局從“事後補償”向“事前預防”轉變,借助保險機構農業專家團隊,深入研究承保林木長勢及潛在風險,加強與農林主管部門的信息共享與防災協作,指導林業經營主體科學管理與避險減損,將補償資金精準、高效用於碳匯能力修復,推動服務實現從傳統經濟補償向風險管理和增值服務升級。
相較傳統森林保險,林業碳匯保險在保障對象、保障機制、補償效益上具有突出優勢。但作為新興險種,還存在碳交易市場不完善、保險利益難以精準衡量、科技應用不足、林業權屬單位保障意識不高等問題。下一步,黑龍江銀保監局將持續深化“金融+生態+科技”發展戰略,積極指導行業加強數據和技術積累,不斷推動碳匯保險創新發展,為國家“雙碳”目標實現及龍江生態經濟發展貢獻金融力量。(文 劉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