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大棚內,一盤盤育苗盤整齊排列,在溫室大棚適溫環境下長勢喜人。“春節一過我們就開始育苗了,最早的一批白菜苗2月末3月初就已經栽苗。”近日,在牡丹江市西安區溫春鎮大莫村對俄蔬菜出口生産基地,種植戶張享發介紹,在物聯網智慧控制設備助力下今年育苗時間較往年略早。
查看白菜長勢
“我們基地採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輔助農業種植,就像給農業設備裝上了‘大腦’。”村黨支部書記郭永福介紹,“物聯網+農業”模式通過對棚室安裝物聯網智慧控制設備,棚室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參數直接被採集到智慧化管理系統,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分析自動調整棚室溫度、濕度等,為蔬菜創造最佳生長環境,讓身處田間地頭的農戶嘗到信息化應用創新實實在在的“甜頭”。
由於溫度、濕度智慧調節,今年對俄蔬菜出口生産基地的種植戶提前進行了育苗,這樣可以讓蔬菜提前上市銷售搶奪市場先機,從而增加一茬蔬菜收益。
“我包了9棟大棚種草莓。”來自密山的張靜恒説,他看好了這邊完善的棚室設施和便利的市場:“這個基地還引入二維碼農作物標識技術,讓這裡生産的果蔬‘一箱一碼’,農産品安全有保障,市場也更認可,種植戶的收入也能有所增加。”
草莓可以上市了
大莫村對俄蔬菜出口生産基地現有1200余棟蔬菜大棚,種植有番茄、白菜、西瓜、香瓜等數十種果蔬。依託牡丹江對俄出口優勢,基地積極推進對俄蔬菜出口,先後通過國家相關環境檢測認證和出口檢驗檢疫相關標準,今年又增加了羊肚菌、葡萄、草莓、燈籠果等新品種,種植面積呈逐年遞增走勢。
“去年生産基地蔬菜出口量達1萬餘噸。”郭永福介紹,“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不僅為農業種植嫁接上“數字基因”,而且對提高基地生産水準、勞動生産率以及效益具有極大幫助。(黑龍江日報記者 劉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