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見成效 農旅花開果滿棚 通河縣清河村發展特色種植踏上增收致富路
來源:哈爾濱日報  |  2023-04-04 09:21:02

  冰城剛進入4月,産自通河縣的寒地大櫻桃已經搶“鮮”上市了。有設施農業助力,通河縣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種植見了成效,其中,清河鎮清河村經過6年的種植實踐,成了遠近聞名的“櫻桃村”,鄉親們憑藉“鄉村採摘”在鄉村振興路上闖出了名堂。

“一村一品”見成效 農旅花開果滿棚 通河縣清河村發展特色種植踏上增收致富路  

遊客在櫻桃棚裏採摘、拍照。

  轉變經營模式 瞄準更大效益  

  自開棚以來,“櫻桃村”就開始了一年裏最忙時節。與往年不同,今年鄉親們不是忙著採摘果實,而是守在大棚門口忙著給採摘客發果籃、遞剪刀。採摘果實這個收穫環節,現在已經成了“遊客體驗”。  

  通河冰雪大櫻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孟凡才説,今年,村裏的經營模式大轉變,採摘客進棚不收門票,採摘的果實每斤賣100元……每天進棚採摘的遊客能接上溜兒,週末假日得接待上百人,村路邊停滿了車,遊客多來自通河縣城和周邊縣(市)。孟凡才也有了自己的新業務——拍短視頻、直播攬客。不過,攬客歸攬客,網上下單一律不接。孟凡才説:“因為進棚採摘的遊客多,櫻桃成熟速度現在跟不上游客需求,只得先滿足採摘客,不能讓人家空跑。”  

  “剛開始種植那兩年,咱沒啥名,線上線下啥招兒都用上了,還賣不動貨。現在好了,樹齡長了,産果也多了,咱就坐在家裏接待遊客、坐地收錢了。這都是因為鄉親們闖出了名堂。”孟凡才介紹,因為“櫻桃村”的産品品質好,去年全村産的近萬斤櫻桃,被兩個“大單”全包了,採摘的遊客沒啥機會。為了做強做大“櫻桃村”的農旅産業,鄉親們商定,今年不接“大單”,探索散客進棚採摘為主的經營模式,增強遊客體驗感,給“櫻桃村”揚名。  

  “技術+設施”穩固産業根基  

  2018年,孟凡才帶著鄉親們從大連引進了第一批櫻桃樹苗,成立了合作社,嘗試種植寒地大櫻桃。幾年間,鄉親們熟練掌握了特色種植技術:秋季開棚換土、冬季授粉剪枝,肥沃的山林腐殖土、山泉水灌溉成為特色種植有力保障,在設施農業“人造冬夏”助力下,寒地大櫻桃在村裏紮根,形成了極具市場競爭力的鮮果品牌。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為了遠期效益,前幾年,合作社制定了嚴格的剪枝疏花規定,“憋”大果、限制結果量來養樹,大家都遵照執行,如今果樹枝幹粗壯,挂果量和品質正逐年提升。  

  “進口的車厘子,皮厚肉脆;咱這寒地大櫻桃,剛從樹上摘下來,皮薄多汁,每一枚果就有一元錢硬幣大小。”孟凡才指著一株株手臂粗的櫻桃樹説,這些櫻桃樹移栽進棚時就是“7年苗”,如今樹齡13年,正是好時候,每株挂果六七十斤不成問題。  

  增添新産品 提升價值鏈  

  “通河大櫻桃”花期、果期能從嚴寒冬日持續到6月底,棚內景觀形成了招人的“鄉村網紅打卡地”,不少遠道而來的遊客就是為了進棚取景拍照,這讓孟凡才萌生與影樓合作打造“觀光農業取景地”的想法。他跟當地幾家影樓談過合作,收益雖不算高,但“流量”卻著實增加不少。  

  記者看到,每棟溫室邊緣低矮處,都擺著數百盆盆栽樹苗。孟凡才説,那是他設計的“果樹盆景”,是花卉市場預訂的,今年就能結櫻桃,每盆能賣上百元。棚室內的空間因此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還增加了一項收益。孟凡才説,如果“櫻桃村”的“果樹盆景”花開百姓家,他們的農旅融合産業會結下更多碩果。  

  對於産業之路未來發展方向,孟凡才表示,興産業技術是關鍵,他們計劃以技術促進黑土生金。今年,合作社將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引進更多優質樹種,豐富産品品類,擴大苗木收益,不斷延伸産業鏈條,以豐富、優質、多元的産品提升價值鏈,帶領鄉親們創造更大收益,走上農旅融合增收致富路。(哈爾濱日報記者 羅彥坤)

編輯:劉才星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