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中國科學院“最強大腦”在黑土地“安家”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3-10-11 14:38:16

  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全面振興,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統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率先建設農業強省。近日,省科技廳新備案了7家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工作室,其中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王選生物菌肥開發工作室等5家來自農業領域。中國科學院的“最強大腦”充分結合龍江農業資源和科研優勢,推動黑龍江省在寒地粳稻高産栽培關鍵技術及配套機械、大豆生物育種、生物菌肥開發、主要作物化肥農藥減施及黑土修復關鍵技術等領域開展探索性、開創性研究,助力龍江發展現代化大農業。

  科技加持 提高寒地黑土地力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佳木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的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黃健黑土地保護工作室,各種科研儀器映入眼簾,科研人員正通過顯微鏡觀察土壤有機質、土壤結構等情況。在土樣保存實驗室,一個個土壤樣品儲存箱整齊排列,研究人員介紹:“每個箱子中儲存著不同土壤實驗樣品,對應著實驗田中實施了不同土壤保護技術、不同秸稈還田技術的土壤情況,可以為黑土地保護關鍵技術提供實驗數據支撐。”

  黑土地保護工作室依託黑龍江中科富田秸稈還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建立,雙方合作由來已久。

  黃健不僅是中國科學院高級工程師,還是中科黑農(黑龍江)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在東北黑土地上進行土壤研究已近十年,而中科富田公司是專業從事秸稈還田的産業化公司。“我們與中科富田公司在秸稈還田、化肥減施和優良品種選育等領域經過長期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並在完善配套秸稈還田機器、針對不同作物秸稈採取不同的技術還田措施等方面達成了共識。”黃健説,黑龍江承擔著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任,佳木斯國家農高區將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我們在此成立黑土地保護工作室,將集“研發-試驗示範-成果轉化”于一體,通過主要作物化肥農藥減施及黑土修復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有效提高土壤自然肥力、有機質、耕地地力等,建立有機栽培研究基地和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健康增糧實踐區,助力佳木斯國家農高區打造全國乃至世界有影響力的寒地黑土農業可持續發展示範區。

  院企攜手 推動國家農高區建設

  除了黑土地保護工作室,此次獲得備案的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工作室還有三家來自佳木斯國家農高區,這三家的依託單位都是科技企業。院企攜手破解農業生産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助力佳木斯國家農高區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科技服務樣板區、水稻産業科技創新引領區和高端智慧農機裝備産業集聚區等。

  走進依託黑龍江八尺禾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王守冬大豆育種技術開發工作室,科研人員有的在對培育的大豆材料進行篩選,有的在對大豆材料中的蛋白質進行提取檢測。公司負責人孫明哲介紹:“我們與中國科學院專家王守冬合作成立大豆育種技術開發工作室,將圍繞大豆全産業鏈關鍵技術,開展生物育種、高效栽培、精深加工等研究。公司將以此為契機,著力打造服務黑龍江省生物育種的技術創新平臺,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提供科技支撐。”

  依託黑龍江君瀾龍悅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張恒友大豆遺傳改良工作室則主要圍繞“育-繁-推”一體化佈局開展種子研發和技術推廣工作。一方面搭建“大豆生命科技研發平臺”,採用基因編輯、分子設計育種以及基因聚合等方式,研發“營養成分結構性定向提升”的功能性、高産、抗逆、廣適新品種;另一方面聯合農場、合作社、種地大戶,建設高標準良種繁育田,推廣“種藥菌肥集成技術”,帶動農戶增産增收。

  依託中科北谷(黑龍江)烘乾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劉長江寒地粳稻高産栽培技術及配套機械研究工作室將針對北方寒區早春(育秧期)氣溫低的自然條件,在寒地粳稻高産超高産栽培關鍵技術研發基礎上,發揮企業自身的機械研發與製造優勢,進行農機與農藝有機結合的插秧(擺栽)機械的研發與應用,形成並示範應用寒地粳稻高産栽培技術模式,以突破北方寒地粳稻高産超高産栽培的瓶頸限制因素,有效提高寒地粳稻單産和總産。

  攻克技術難關 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

  依託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建立的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王選生物菌肥開發工作室是此次通過備案的唯一一家依託科研院所建立的農業領域科學家工作室。

  隸屬於東北農業大學的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實力不俗,現有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乳品安全與品質研究中心等省部級創新平臺17個。

  “我們建立了生物菌肥生産技術平臺,可以開發農業廢棄物肥料、固氮菌肥、功能性菌肥等功能生物有機肥,建立優質水稻種植的全套生物菌肥産品和技術體系。”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生物肥料科研團隊專家徐永清説:“我們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王選團隊將在省綠研院生物肥料研發技術中心開展工作,利用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及黑河等地已建立的5個生物有機肥和菌劑生産基地,年産菌劑1000噸以上,處理秸稈100萬~200萬噸。攻克技術難關,使發酵産物適用於製成水稻育苗土和有機肥施用,目標是減少化肥使用量20%左右。”

  王選表示,工作室將以寒地農業多元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導向,持續開發生物有機肥和功能性生物菌肥,為黑土地的改良與保育提供技術支持,助力黑龍江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質農業和品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悉,黑龍江省2016年起在全國率先啟動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工作室建設,截至目前,全省科學家工作室發展到95家,中國科學院各所屬單位的一線科研骨幹,與黑龍江省企事業單位通過科研技術聯合攻關,為黑龍江省合作依託單位新時期發展提供了高水準的戰略諮詢和技術指導,解決急需重大關鍵技術難題,有力推動了中國科學院高端科技成果在黑龍江省落地轉化,培養了高水準科技人才,推動了全省區域創新能力提升和産業轉型升級。(譚賀 黑龍江日報記者 彭溢)

編輯:劉才星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