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秸”盡所能 點稈成“金”
來源:龍頭新聞  |  2023-10-25 09:57:16

  又是一年豐收時。伴隨著顆粒歸倉的喜悅,秋收之後的秸稈問題也隨之出現。不過,今時不同往日,記者來到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白樺鄉五岔溝村採訪時,一台聯合收割機正在展示它邊收豆子邊將秸稈打碎還到田裏的“好手藝”,在這裡,記者見識到了秸稈如何回收利用,最終成了“寶貝”。

大興安嶺:“秸”盡所能 點稈成“金”

秸稈還田

  機聲隆隆,滿目金黃。不到半個小時,這臺收割機便完成了20畝地收豆和秸稈還田兩項工作。收割機的主人、喜豐家庭農場法人的兒子崔月喜笑呵呵地走出駕駛室,“現在真方便,收穫後剩下的秸稈打碎處理,再讓它回到地裏,省事又能讓土壤肥沃不少,關鍵是環保。”節本增效、蓄水保墑、培肥地力,減少秸稈焚燒和溫室氣體排放,有效防治農田揚塵和水土流失……在崔月喜的講述中,記者也逐漸了解了秸稈還田的好處。

  農田土壤跟人一樣,需要營養來維持農作物生長,以確保作物高産穩産,而作物根茬和莖葉就是維持土壤生命的最安全健康的“食物”。沒有生命的土壤如同沙子,不僅變硬變淺變瘠薄,還漏肥漏水多病,導致作物産量下降、品質變劣。秸稈還田后土壤生物活性強度提高,可以有效緩解土壤硬化板結,降低土壤容量、疏鬆土質、改善土壤結構,形成有機質覆蓋,使得作物長勢良好。

大興安嶺:“秸”盡所能 點稈成“金”

成熟的大豆

  一句話,秸稈還田讓黑土地更有勁兒了!

  秸稈的綜合利用除了還田還有哪種用途?呼瑪縣瑞和合作社裏,正悠閒地享用“美餐”的牛羊,對粗纖維、硅酸鹽含量高的秸稈飼料很“滿意”。

  呼瑪縣瑞和合作社理事長董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種植了3萬畝大豆和玉米,養殖了150頭牛和3500隻羊,作物收成後的秸稈、豆皮子離田後,可以直接作為飼料餵養牛羊。它們一天大概吃掉四五噸秸稈,一年就是2萬噸左右秸稈,照往年光飼料錢就能省下100多萬的費用。有時餘下的秸稈就銷售給其他農戶,也能盈利10多萬元。”

  大興安嶺地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林東升表示:“過去收完地,種植戶將秸稈亂堆亂放,既污染環境又容易引發火災,區裏一直積極引導農民綜合利用秸稈,變廢為寶。”據他介紹,截至10月16日,全區已完成秸稈還田離田面積230.04萬畝,佔還田離田計劃的84.69%。

大興安嶺:“秸”盡所能 點稈成“金”

豐收的玉米

  排名全省前列的“興安藍”,離不開大力推行秸稈禁燒。記者從大興安嶺地區生態環境局了解到,去年大興安嶺地區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一,今年1月至9月份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仍居全省第一,優良天數比例為98.9%,這背後也有秸稈禁燒的一份功勞。該地區印發了《大興安嶺地區秸稈禁燒管控和綜合利用工作機制》《關於發揮田長作用進一步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秸稈禁燒管控和綜合利用工作機制指揮部,對種植戶、養殖戶進行宣傳,提高他們對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認識,積極引導和幫助其了解秸稈綜合利用對環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歲稔年豐,穰穰滿家,秸稈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回望金色秸稈,對它的印象也由其枯硬的表面具象化看到了它背後存在的“生機”。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區努力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走出了一條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共贏的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子,真正將“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財富”。

編輯:劉才星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