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多産“優質糧”建好“大糧倉” 築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來源:新華社  |  2023-11-06 13:39:12

  新華社客戶端哈爾濱11月3日電 綏化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日舉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農業農村局專場,綏化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寶峰就綏化市全面落實“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重要要求,加快推進現代化大農業建設,聚力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措施成效和相關政策解讀進行了主旨發佈。

綏化:多産“優質糧”建好“大糧倉” 築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_fororder_3

  王寶峰説,綏化是農業大市,糧食産量約佔全省1/7,是龍江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種好田、多打優質糧”是綏化必須扛穩的政治責任和光榮使命。

  長期以來,綏化市始終把抓好抓牢糧食生産作為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全面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認真落實黨政同責,把糧食生産工作提格為第一要務、第一大事。制定了《2023年綏化市耕地保護及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辦法》,不斷擰緊保障糧食安全發條。年初成立了10個工作督導組,組織市縣鄉1000多名農技專家,深入生産一線,開展全程督導服務。今年全市種植糧食作物面積達到2777.1萬畝,面積歷年最高,糧食生産實現“二十連豐”已成定局,總産有望超過228億斤,完全能夠完成國家和省委交付的任務目標。

  綏化市全力實施科技興農,重點在實施種業振興、發展數字農業、應用增産良技、裝備智慧農機四方面發力,為糧食增産提供強有力支撐。今年試驗三大作物品種超2000個,完成審定新品種133個,數量全省領先。制定了《綏化市2023年主要糧食作物高産優質品種種植區劃》,全市良種應用基本實現全覆蓋。積極搭建全市農業大數據管理平臺,運用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産深度融合,為糧食增産提供更多數字賦能。集成推廣綠色有機、水稻智慧催芽、大壟雙行栽培、無人機植保作業等技術模式,推廣面積超2700萬畝;實施綠色田管,三大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面積達到1500萬畝次;在肇東市、安達市推廣實施水肥一體化新技術、新模式,精準調控水肥,畝可增産200斤至300斤。在智慧性農機、專用型設備更新換代上持續發力。綏化市現有北斗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系統近2000台,自走式智慧噴霧機近7000台,植保無人機1100多臺,農機作業智慧終端1.4萬餘臺,新型智慧裝備保有量明顯提升。

  全面開展耕地保護與利用,不斷夯實糧食生産“根基”。落實田長制,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建立五級田長制,落實市、縣、鄉、村、網格、戶六級田長396735人。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將建設高標準農田100萬畝以上,建成後現有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1400萬畝,佔基本農田的53%以上,保障糧食安全更有底氣。大面積實施秸稈還田工程,今年秸稈還田面積將超過1500萬畝。全市8個縣(市)實施了種養循環項目,將糞污無害化處理後生産成有機肥,提高田間施用量。

  積極推進農業改革,不斷激發發展新動能。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涉農企業為重點,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發展3萬餘個規範的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化經營率達到60%以上。開展土地託管服務面積超1633萬畝,其中全程託管超920萬畝,面積全省第一。全力落實好國家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大企農對接服務,讓好糧賣好價。提高糧食作物生産者補貼標準,今年大豆生産者補貼達到366元/畝。努力擴大輪作試點面積,讓更多的種豆農戶享受政策紅利。大力推行三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種植收入保險、物化成本保險等超過1700萬畝,讓種地農民“旱澇保收”。(新華社記者 宋一楓)

編輯:劉才星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