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49所硬核技術助力天問二號成功“追星”
來源:黑龍江日報  |  2025-05-30 11:03:15

哈工大、49所硬核技術助力天問二號成功“追星”

天問二號任務發射圓滿成功。 新華社發

  29日1時31分,長征三號乙Y110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問二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18分鐘後,探測器順利進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轉移軌道,太陽翼正常展開,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關鍵材料技術為深空探測提供了堅實保障。該校航天學院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與北京衛星製造廠有限公司,聯合研製了超高溫輕質抗燒蝕熱防護材料,這一材料被應用於天問二號返回艙的熱防護系統側壁結構。

  該校航天學院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在熱控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團隊基於超材料設計理念,自主研發的VO智慧熱控材料成功應用於天問二號探測器。

  航天學院建立了小行星表面高精度複雜地形建模方法,實現了對不規則大塊岩石、碎石堆和鬆軟土壤的定量快速表徵,並完成了天問二號探測器三種取樣方式的碰撞動力學倣真模組。

  此外,該校航天學院空間控制與慣性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研製了地外天體軟著陸GNC半物理倣真試驗系統,該技術成功應用於天問二號任務的關鍵技術攻關與地面試驗驗證。

  此次發射任務對承擔天問二號信號傳遞、執行控制、系統配電功能的“神經元”——航天電器的可靠性、品質一致性提出了嚴苛要求。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首創品質一致性理論,突破了航天電器極端環境高可靠長壽命設計等關鍵核心技術,大幅提升了航天電器可靠性和品質一致性,實現了我國航天電器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和天問二號一起進入太空的,還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十九所(簡稱49所)研製的壓力感測器。

  49所為火星探測器配套數種20余只壓力感測器,主要用於測量各系統的壓力信號,對航天器發射及在軌運行起到關鍵作用,為各系統控制和參數測量提供直接依據。壓力感測器設計研發團隊對結構細節進行全面優化,在保證結構合理性和力學強度的同時,充分減重並創新接頭扣槽設計,打破同類産品重量極限,提高了感測器的結構強度和可靠性。(記者趙一諾 李愛民)

編輯:甄鏡媛
新聞熱線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