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社2020“探尋黃河之美”採訪團走進河南省濟源産城融合示範區(以下簡稱濟源示範區),領略了濟源人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在山區困難地造林還綠,將黃河邊的荒山綠化成“金山”的造林事跡。
據悉,近年來濟源示範區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生態發展理念,在南太行砂頁巖困難地敢於“啃硬骨頭”,通過“下鋪上蓋”雙地膜保墑抗旱造林新技術,創新使用“魚鱗坑”,在裸岩上創造出“543”全國困難地造林先進模式,將造林成活率從20%提高到95%以上,開創了一條太行山岩石裸露地荒山綠化的成功之路。
目前,濟源示範區通過“543”困難地造林模式已繁育北枳椇、烏桕、山白樹等鄉土樹種200余萬株,培育側柏1000余萬株、元寶楓1000余萬株,在“不毛之地”的太行山荒山上造林70萬畝,沿黃河流域新造林23.7萬畝,森林覆蓋率從不足10%提升至45.28%,水土治理率提高至85%以上,構築起太行山生態屏障區和沿黃生態保育帶,為小浪底水庫和西霞院水庫庫區安全築牢了生態屏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貢獻“綠色力量”。新華網發(范作言/文 王克偉/攝)
“魚鱗坑”成為山地植樹造林的新技術。
“魚鱗坑”成為山地植樹造林的新技術。
“魚鱗坑”成為山地植樹造林的新技術。
“魚鱗坑”成為山地植樹造林的新技術。
“魚鱗坑”成為山地植樹造林的新技術。
“魚鱗坑”成為山地植樹造林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