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 我省鞏義雙槐樹遺址等4項目入圍
鞏義雙槐樹遺址發掘現場 王羿攝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評選活動辦公室收到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參評項目31個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將通過投票産生20個項目進入終評。
此次評選河南共有4個考古項目入圍初選流程,分別是:鞏義雙槐樹遺址、淮陽時莊遺址、伊川徐陽墓地、安陽隋開皇十年麴慶墓。
鞏義雙槐樹遺址:該遺址發現了5300年前“河洛古國”,表明瞭河洛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這一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實證了以該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黃河文化之根、華夏文明之魂,被專家學者稱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專家認為,雙槐樹遺址的考古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將成為探尋黃河流域文明起源過程的一把關鍵鑰匙。
淮陽時莊遺址:位於週口市淮陽區四通鎮的時莊遺址發掘出土了28座夏代早期“糧倉”遺跡,這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糧食倉城”。根據碳十四測年數據顯示,“糧食倉城”相當於中原地區的“新砦期”階段,即文獻記載的“太康失國至少康中興”的夏王朝早期。專家認為,這對於早期夏文化的研究,重新認識夏王朝的社會組織結構、管理水準和早期國家治理能力等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伊川徐陽墓地:根據史書記載,陸渾戎西元前638年遷入洛陽伊川,西元前525年被滅。此次考古發掘表明,伊川徐陽墓地是2600多年前從中國西北遷往洛陽伊川的陸渾戎墓葬群,也是中原地區考古發現的首個戎人遺存,進一步印證了2600多年前陸渾戎遷徙、融合的歷史,對探索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民族融合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安陽隋開皇十年麴慶墓:為配合基本建設,一座規模較大、佈局嚴謹的隋代漢白玉石棺床墓在安陽市龍安區一小區建設工地被考古人員發現。墓誌記載顯示,該墓是隋開皇十年(西元590年)麴慶夫妻合葬墓,墓葬的形制為磚室石棺床墓。墓主人麴慶為隴西北平人,家世顯赫。該墓誌的出土,彌補了史料記載的不足,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為安陽地區歷史沿革、族群遷徙、古代文字及書法演變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河南日報記者溫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