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開啟
來源:河南日報  |  2021-01-19 09:12:04

  原標題:好語知時節 開局乃發聲

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開啟

1月18日上午,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前,“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開啟。 河南日報記者 史長來 攝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新征程的起步之年。1月18日上午,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通道”,10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代表談民生、述民情、講改革、話發展,積極主動依法履職,建言獻策,用實際行動踐行錚錚誓言。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河南省人大代表 劉成章

  “鄲城縣80%的學生來自農村,其中很多都是貧困家庭的學生,如果不解決教育問題,很容易造成貧困代際傳遞。”河南省人大代表、週口市鄲城縣一高校長劉成章認為,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如何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好大學?劉成章認為,針對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學校要對他們“量體裁衣”定制輔導方案,這個輔導不僅僅是學習上的,還有心理上的,把他們的“志氣”也扶起來。2012年以來,該校共有292人考入北大清華,其中大部分是農村學生。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劉成章建議國家出臺更多優惠政策,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將那些愛家鄉、有知識、有能力的大學生吸引回來,鄉村振興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寬。

  “護好一片水和林,就是端穩聚寶盆。”

  ——河南省人大代表 張團結

  同樣是生態飯,“吃法”不一樣,效果也不同。“我們一直吃的是‘生態飯’,以前是砍樹吃飯,用林換錢,現在是植樹造林,保護濕地水源,用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河南省人大代表、民權縣縣長張團結説。

  觀念一變天地寬,這碗“生態飯”,民權越吃越香甜。近年來,該縣對黃河故道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與保護行動,成為全球最大的青頭潛鴨棲息繁殖地。好的生態也成為當地招商引資的一張王牌。”萬寶集團董事長周千定先生來民權考察,在黃河故道秋水湖邊看到湖水清澈見底,現場拍板增加2個多億的投資。”張團結説。

  “護好一片水和林,就是端穩聚寶盆。”張團結表示,將加快退塘還濕,加大生態修復,努力把民權建成黃河故道上的一顆亮麗明珠。

  “把危險留給自己,用生命守護生命。”

  ——河南省人大代表 齊冠麗

  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如何築起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河南省人大代表、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齊冠麗平靜地説,醫務人員要繼續發揚“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衝得上”的大無畏精神。

  疫情最吃緊的時候,齊冠麗與千千萬萬的“逆行者”一起,參與並見證了一個個凡人壯舉——“90後”護士在請戰書上這樣寫道:“我一沒有成家,二不是獨生女,我願意自己買票馳援武漢,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把危險留給自己,用生命守護生命”這句話,鼓舞她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在支援武漢抗疫戰場上,該院“院感專家”出色完成了對130多名援鄂醫療隊員的感控保障工作。

  “群眾生活富不富,關鍵要看黨支部;幹部群眾一條心,黃土也能變成金。”

  ——河南省人大代表 張三

  一個散亂村、貧困村,如何變成文明村、富裕村?新安縣磁澗鎮禮河村黨支部書記張三説:“鄉村振興關鍵就是要黨建引領、凝聚民心、消除安逸心態。群眾生活富不富,關鍵要看黨支部;幹部群眾一條心,黃土也能變成金。”

  回顧村子的發展,張三用“兩袋”揭開了禮河村“蝶變”的秘籍。

  第一個“袋”,是把思想裝進群眾的腦袋。16年來,張三圍繞各項工作編制了300多條“順口溜”,這些“大白話”,讓群眾聽得懂、聽著親,真正認識到聽黨話、跟黨走、日子越過越富有。

  第二個“袋”,是把錢裝進群眾的口袋。禮河村黨員幹部帶頭,圍繞溝域經濟發展大粒櫻桃種植,將櫻桃樹變成“搖錢樹”。

  “邁開步子,普惠之中有特惠;扯開嗓子,政策宣傳接地氣。”

  ——河南省人大代表 韋德華

  婦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家庭幸福的根本。2020年重點民生實事中,河南免費“兩癌”“兩篩”任務超額完成,河南省人大代表、濮陽市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韋德華用“邁開步子,普惠之中有特惠;扯開嗓子,政策宣傳接地氣”總結了濮陽方案。

  所謂“特惠”,即濮陽市衛健委、市婦聯牽頭開展“龍都婦康”項目,擴大篩查覆蓋面;市婦幼保健院選派專家,配備先進設備,將免費“兩癌”篩查體檢車開到老百姓的家門口,還建立了“兩癌”手術“零付費”機制。

  所謂“接地氣”,就是通過通俗易懂的科普抖音,生動有趣的卡通手冊、宣傳圍裙和手提袋,讓政策宣傳和健康教育落地生根。

  “將黃河灘區由‘矛盾灘’變成造福人民的‘幸福灘’。”

  ——河南省人大代表 馬躍生

  高沙、懸河、改道……黃河滔滔一路向東,從三門峽市靈寶市入境,自濮陽市臺前縣出境,千里灘區是留給中原大地的一個難題。

  難題怎麼破?做好“一”和“三”。河南省人大代表、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躍生“支招”。

  “一”就是一水多用。將鄭州市和開封市黃河干流引水口門指標調整至桃花峪水庫,從桃花峪庫區引水向鄭州市河湖水系補水,灌溉水經過市區河湖景觀,再用於趙口等灌區農業灌溉。

  “三”就是三灘分治。對高灘填築高臺,供灘區老百姓居住;對中灘打造成高效生態農業觀光産業;對緊鄰主河槽的嫩灘開展濕地生態修復,改變長期以來灘區“人河爭水、人河爭地、人河爭空間”的狀況,將黃河灘區由“矛盾灘”變成造福人民的“幸福灘”。

  “想要脫穎而出,只有靠機制的創新,只有靠不停地往前跑。”

  ——河南省人大代表 鄭文青

  “簡單地説,我們做的事情就是‘讓河南有自己品牌的電腦和伺服器’。”河南省人大代表、黃河科技集團信息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文青一語點題。

  該公司在打造黃河鯤鵬生態上創造了河南速度、中原效率。鄭文青用了3個數字來説明他們在科技創新上的不懈努力。

  第一個數字是“58天”。黃河鯤鵬首批産品順利下線,前後只用了58天時間,刷新了河南實體企業落地的紀錄。第二個數字是“6個月”。因為靈活的機制和不斷創新的工作思路,順利研製出自己的伺服器主板,用6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正常企業3年的工作。第三個數字是“3億”。河南“健康碼”就是跑在黃河鯤鵬伺服器的底座之上,已經累計超過3億人次使用。

  很多省份都在爭取和落地鯤鵬項目,河南想要脫穎而出,只有靠機制的創新,只有靠不停地往前跑。鄭文青説:“黃河鯤鵬用産業留住人才,用人才壯大産業,相信會逐步形成一條以黃河鯤鵬為龍頭的超千億級的産業集群。”

  “看到大傢夥都樂樂呵呵的,就知道自己沒白忙活。”

  ——河南省人大代表 尚廣強

  如何發揮企業主體責任,推動脫貧攻堅?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宏達集團黨委書記尚廣強用“荒莊不荒、不忘初心”兩句話回答記者提問。

  為了回報鄉親,他返鄉創業並安排村民到公司就業,又把荒莊村所有道路全部硬化,修建了學校,兒童全部免費上學。“真正實現了荒莊不荒。”尚廣強説。

  “如果有一天我富起來了,首先要回報鄉親,拔掉荒莊的窮根。”這是尚廣強的初心。如今宏達集團作為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將安置就業和産業帶動當成助推脫貧攻堅的重點工作,精準扶貧幫扶了10300名貧困群眾。

  有人曾問尚廣強,你吃在廠裏,住在村裏,每月開支就二三百元,到底圖個啥?“圖啊,當然圖……看到大傢夥都樂樂呵呵的,就知道自己沒白忙活。”尚廣強説。

  “食品行業創新背後本身需要一個生態體系。”

  ——河南省人大代表 馬相傑

  如何推動食品産業轉型升級?“匯集世界高科技、匯集世界新工藝”。這是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馬相傑“闖世界”的經驗,也是公司制定的科技發展戰略。

  馬相傑説:“雙匯就是抓住改革開放初期強大內需市場的機遇,先後引進世界一流的技術和裝備5000多臺(套),進行傳統肉類工業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改造,推動企業由傳統製造向現代化工廠轉變,實現企業快速做大做強。”

  馬相傑建議,食品行業創新背後本身需要一個生態體系。希望省裏出臺支持政策,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尊重科技成果和首創精神,鼓勵企業積極開展自主創新,實現食品科技自立自強。

  “牛年就幹點‘牛事兒’,當好‘三頭牛’。”

  ——河南省人大代表 祁興磊

  “農曆牛年就要到了,牛年就幹點‘牛事兒’,當好‘三牛頭’。”河南省人大代表祁興磊、駐馬店市泌陽縣畜牧局夏南牛研究推廣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祁興磊的開場白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頭牛“孺子牛”。年輕時沒能治好一頭病牛,讓祁興磊很愧疚,他也由此暗下決心:一定要學精養牛知識和給牛看病的本事,讓鄉親們養牛少風險、多賺錢。第二頭牛“拓荒牛”。祁興磊和團隊率先育成了中國第一個肉牛品種——夏南牛,結束了我國肉牛産業發展完全依賴外國的歷史。第三頭牛“老黃牛”。參加工作39年,祁興磊只做了一件事,最終讓夏南牛成為河南畜牧業的一張新名片。(河南日報記者 欒姍 李鳳虎 李運海 周曉荷)

編輯:萬慶麗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