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年古村鄉愁濃 鄉村振興展新顏
走過紅石鋪就的沿河路,路邊翠竹籠煙起霧,淡淡的竹香醒人心脾。路的盡頭上一段石階,是一片石鋪的平臺,與旁邊石墻黛瓦民居相對應的是數棵千年古槐,幾名農村大媽愜意的圍著紅石碾盤聊著家常,繪就一幅恬靜優美的山村古樸畫卷。
筆者在平頂山市郟縣黃道鎮文化旅遊辦公室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邊走邊聊,他説:“王英溝村始建於西漢末年,距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為東漢名將銚期的出生地,現留存有銚期井、銚期洞、銚期樹等古跡多處。村子三面環山,現有村民居住的特點是“一河兩岸、前房後窯”(一河指青龍河穿村而過,前房後窯指在老窯洞前新建民房)。自然生態植被保存完好。現存千年以上樹齡的古樹22棵,其中2000年以上樹齡國槐3棵,全村擁有百年以上樹齡的樹木486棵,被譽為“古樹王國”。現存千年古井4座、保存完好的古窯洞35座、明清古建築130余間。該村以古村、古井、古樹、古窯洞等原生態景觀為主要特色,最大限度的保存和還原老美麗迷人的生態風光和沉澱深厚的人文古跡,真正實現村在林中,房在樹中,人在畫中。”
郟縣黃道鎮王英溝村是一個典型的傳統村落。近年來,該村抓牢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機遇,將“守住青山綠水、留住最美鄉愁”作為共識,把保護村莊的原生態景觀作為“留住鄉愁”的生命線,努力將村莊建設成生態宜居優先、傳統文化濃郁、自然風光秀美的幸福家園和讓人“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現在的日子真是幸福,在家也能把錢賺。”王英溝村村民梁國創開心之情溢於言表。在外從事了幾年打工經歷後, 毅然回到村裏,在村中心廣場附近開起了農家小超市。“王英溝村變化巨大,優美的環境和獨特的古井、古樹、古民居、古窯洞群落吸引了附近各地的遊客,在外打工不如回家鄉發展,現在靠超市收入也能發家致富。”據了解,在王英溝村像梁國創一樣圍繞文化旅遊發展農村超市、餐飲及特色産品經營的農戶已有十余家。
吸引廣大遊客不斷前往王英溝村的背後是該村堅持生態優先、守住青山綠水的共識。為守護好古村落、提升村莊顏值,王英溝村以修舊如舊、生態宜居的思路進行鄉村旅遊打造,先後建成並投入使用安全飲水工程2處,家家通自來水,生活飲用水衛生合格率100%,戶改廁完成率93%,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5%。村域主街道保潔交由專業化保潔公司,進一步完善垃圾集運體系。聘用3名衛生保潔員,對村內小巷進行精細化清掃保潔,定時清運村內垃圾,形成“戶收集、村集中、專業化清運處理”的垃圾收集處理體系,村內無工業污染源。全村現擁有旅遊農家院3家,停車場2個、垃圾消納點1個、自來水站2座,鄉音大舞臺1座,幸福院1座,公廁3座,摩托車戶外拓展基地一個。
一座座古井、古窯洞、古民居,一棵棵千年古樹都是一段歷史的剪影,正是由於這麼多保存完好的古跡留存,為王英溝村增添了更深的記憶“味道”。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王英溝村堅持保護古井、古窯洞、古民居、古樹,守住千年古村風貌,留住鄉村根基。制定了《王英溝村保護管理辦法》,實施保護工程,恢復、保護古井、古窯洞、古民居、古樹。同時,組建王英溝花棍舞展演隊、銅器隊,開展展演活動,用鄉音留住鄉愁。王英溝村還將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充分融入到村規民約、民風民俗、生態保護、培育文明等方面,使鄉愁文化與鄉風文明相得益彰,世代傳承。
千年古村留住鄉愁也煥發了新的生機。王英溝村2017年入選中國景觀村落,2018年入選國家森林鄉村,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2020年入選“中國十大最美鄉村”。“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鄉村旅遊做足文章,把過去村民的日常用品製作成特色觀賞品,合理設置安放點位,讓“舊貌換新顏”留住鄉愁記憶;全方位推介本地土味美食菜品,讓遊客吃出特色;盤活閒置院落,打造不同類型的民宿小院,吸引遊客;組建鄉村文化合作社,通過自媒體開展互動傳播,借助鄉村網紅力量,做到線上引流、線下體驗;進一步挖掘講述村莊民俗故事,讓遊客在遊玩中感悟傳統,在鄉音中品味鄉愁,在休閒中享受快樂,為鄉村振興注入生機和活力。”黃道鎮黨委書記王進偉信心滿滿地説。(郟縣縣委宣傳部供稿 文圖 王曉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