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揭秘!2020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出爐 為啥是它們?
3月19日,2020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新鮮出爐,鞏義雙槐樹遺址、淮陽時莊遺址、伊川徐陽墓地、隋唐洛陽城玄武門遺址以及洛陽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榮獲殊榮。此外,澠池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被專家推選為特別關注考古新發現。
為什麼它們能獲選?這些發現有何考古價值和學術意義?大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負責人,帶你一起探秘。
遺址位置圖
“河洛古國”新發現4300平方米夯土建築群基址 堪稱中國最早“宮殿”
2020年5月,在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了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洛古國”,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被專家學者稱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據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介紹,經過考古發掘,“河洛古國”新發現了4300平方米夯土建築群基址、大型院落佈局,已初具中國早期宮室建築的特徵,開古代大型宮殿式建築形制之先河,堪稱中國最早的“宮殿”。
最新發現的宮室建築群位於三重環壕的內壕中部、中心居址區以南。
中心區總圖
據現有發現,主體建築以道路為界,分為東西兩個區域,其上建築密布,目前暴露有3處大型院落,其中一號、二號院落佈局較為清晰。
其中,二號院落“一門三道”門道遺跡,與二里頭一號宮殿建築,偃師商城三號、五號宮殿建築門道遺跡以及更晚的高等級建築門道基本一致,凸顯了雙槐樹大型建築基址的高等級性和源頭性。
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孫英民在接受採訪時認為:“圍繞雙槐樹周邊的鄭洛地區、黃河兩岸星羅棋佈的同期數百處仰韶遺存和城址,拱衛著都邑‘雙槐樹’,顯示出雙槐樹是這一時期華夏集團的政治中心,而這個時期正處在歷史傳説中的‘黃帝時代’,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雙槐樹‘河洛古國’是華夏正脈。”
遺址位置圖
隋唐洛陽城玄武門遺址發現疑似種植牡丹跡象
洛陽城玄武門遺址,隋唐時期宮城大內北門,南對工程正門應天門,北對宮城北門龍光門,門內是大內宮殿區,門外是護衛宮城駐軍所在,位置十分重要。
這裡曾發生過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政變——“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還唐,唐中宗李顯復位。但是,在史書文獻上,關於隋唐洛陽城玄武門建制等記載寥寥,時隔千年如今“重現天日”。
宋代花圃遺跡
據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隊長石自社介紹,在考古發掘中,發現該處遺址是唐宋兩代遺跡的疊壓,城磚上留有的千餘年前匠人留下的手印清晰可見。同時,還發現了花圃,有疑似種植牡丹的跡象。
同時,出土了不少城磚、板瓦、筒瓦、瓦當、脊飾等建築構件及瓷器等生活用品,厘清了應天門、玄武門等宮城建築群的空間關係。
遺址中出土的瓦當
從功能上看,應天門不但是一座門,在形制和功能上更是一座禮制建築,是舉辦眾多大型禮制活動的場所;而玄武門則是宮中軍事事件的主要發生地,門外有駐軍守衛,對整個宮城起著保護作用。目前遺址主體部分已經初現,但在玄武門遺址南側發現了一座內甕城遺址,這座內甕城作用是什麼呢?將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時莊遺址分佈圖
河南淮陽時莊遺址發現中國最早“糧倉城邑”
淮陽時莊遺址是2019年在河南週口市淮陽縣時莊村發掘的,歷經兩年的考古發掘,發現了28座分佈集中、形制多樣的夏代早期糧倉遺址,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用於糧食集中存儲的“糧倉城邑”,為研究早期國家的糧食管理、賦稅制度和治理體系等提供了絕佳的實物材料。
據河南省文物考古院副研究員曹艷朋介紹,考古人員在倉儲遺跡底部檢測出粟、黍類作物的成分,以及用於地面鋪墊或編織物的蘆葦類植物成分。
地上式糧倉俯拍圖
曹艷朋説:“夯土圍墻和糧倉建築都坐落在一個大型的人工建築臺基之上,這顯然是經過人工規劃的,從測年的結果看,年代在距今4000年到3700年之間,基本定性為夏代早期糧倉,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糧食集中儲備管理的倉城。”
考古學家認為,同類性質的遺跡還可見於杞縣鹿臺崗、偃師二里頭、偃師商城等地,但時莊遺址是目前國內發現年代最早、最集中,佈局和結構最清晰的集中分佈的糧倉遺跡。時莊遺址的發現,對於研究我國糧食儲備、糧食管理,以及研究早期夏文化或夏代早期國家的構建、社會組織和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徐陽墓地分佈區域圖
陸渾戎王族大墓為何出現在中原地區?
2020年年底,洛陽伊川徐陽墓地新發現一座春秋時期大墓,這一發現進一步印證了2600多年前陸渾戎從中國西北遷往中原洛陽伊川的歷史,也是中原地區考古發現的首個戎人遺存,對探索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民族融合與發展方面的史實具有重要意義。
陪葬車馬坑
據發掘現場負責人吳業恒介紹,這座標號為M15的墓保存完好,隨葬器物主要有饕餮夔紋銅編鐘、編磬、玉璜、玉扳指等,且墓葬周圍分佈有陪葬車馬坑。“車馬坑陪葬對應的是高等級貴族墓葬,另外,從出土的編鐘、編磬等青銅禮器來看,應該是一座王級大墓。”吳業恒説,這也是徐陽墓地考古發掘的第二座王級大墓。
15號墓表現出的文化融合與嬗變,體現了中華文明有容乃大,是中華文化五千年兼收並蓄民族融合的實證。
15號坑出土器物(局部)
除了一些馬牛羊頭蹄等戎人祭祀的特徵外,該墓葬群還出土了中原地區較為罕見的單耳罐陶器以及螺旋形金耳環和鎏金銅質挂件,這些都是典型的戎人習俗和裝飾。
“無論從時間、地域,還是規模、習俗上看,徐陽墓地都與春秋時期活躍在這一區域的陸渾戎對應”,吳業恒介紹説。
石圓形器上的“光和三年造”紀年題記
白草坡東漢陵園出土“紀年”器物 基本確認墓主為漢桓帝
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位於伊濱區龐村鎮白草坡村東北,是洛南東漢陵區中距離當時都城最近的一座帝陵。2006年至2007年,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為配合鄭西高速鐵路建設,曾對白草坡東漢陵園進行過初步調查和發掘。2017年起,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的考古工作重新啟動。
近年,考古人員陸續在該陵園遺址發現院落、房址、天井、廊道、水井、道路、排水渠等遺跡,對陵園的整體佈局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然而,這座陵園下究竟埋葬著東漢哪位皇帝,謎題一直沒有解開。
地穴式遺跡
根據文獻記載,距離洛陽城最近的一座東漢帝陵是漢桓帝的宣陵,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雖然符合這一條件,但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有力的證據支撐其是漢桓帝宣陵這一推論。
據洛陽市文物考古院專家王鹹秋介紹,2020年年底出土了一件圓形石質器物,為這一推論提供了實證。石質器物外壁刻有“光和三年造”字樣,其中的“光和”為漢桓帝的繼任者漢靈帝的年號,而漢靈帝文陵位置已經確定位於邙山陵區,因此此石器應是漢靈帝為漢桓帝修建陵園時製造的,從而基本確認百草坡東漢陵園是漢桓帝宣陵。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度重要考古成果眾多,競爭非常激烈,但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河南淮陽時莊遺址以及河南伊川徐陽墓地3個考古項目以其罕見且獨有的考古價值、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最終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大河網記者 莫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