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革命文物“講好”黨史故事
紅旗渠如巨龍般蜿蜒盤旋 河南日報記者 聶冬晗 攝
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産黨的光榮歷史,展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鬥的壯麗篇章。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在這個重要歷史節點上,河南省多措並舉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百年黨史故事。
夯實保護基礎公佈首批革命文物名錄
無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很多歷史事件都與河南密切相關。
目前,全省共有革命文物點4000多處。河南省文物局革命文物處處長張永俊介紹,為更好地營造革命文物保護氛圍,不久前,河南省文物局公佈了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1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7處;可移動革命文物4405件(套)。“這些革命文物是我省文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深厚滋養。今年將繼續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不斷提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水準,發揮革命文物在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張永俊説。
此外,近幾年,河南省還開展了長征及大運河革命文物調查,對紅二十五軍長征文物保護利用調研課題立項,系統梳理和綜合評估紅二十五軍長征線路上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創新傳播方式見人見物見精神
穿紅軍裝、走紅軍路、誦讀紅色家書、重溫入黨誓詞……這是在大別山幹部學院學習的必修課。
大別山幹部學院是河南省深挖“紅色富礦”、講好紅色故事的一個生動縮影。其深入挖掘大別山紅色精神內涵,開發出現場教學、訪談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紅色故事會等10余種教學培訓形式,構建了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教學體系。
在桐柏縣,依託三軍會師紀念地建立的桐柏革命紀念館,採用文物與景觀、照片與影視、音樂與解説、參觀與參與相結合的展示方式,記錄了成立中原局、桐柏軍區等重大歷史事件,再現了桐柏30年血與火的革命鬥爭歷程以及桐柏英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目前紀念館已成為桐柏紅色文化的展示地、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桐柏英雄》電視連續劇拍攝基地。
其實,河南省像大別山幹部學院、桐柏紀念館等生動弘揚紅色文化的典型案例還有不少。它們與教育互動、與科技聯姻、與創意嫁接、與旅遊相融的創新性傳播方式,讓人們觸摸到有溫度的革命歷史。
此外,舉辦全省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全省紅色旅遊講解員培訓班;打造紀念館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工程……河南省各級革命舊址、博物館、紀念館堅持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説,圍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著力策劃打造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內涵豐富的陳列展覽精品等,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
正因為全省各方“給力”,贏得了這樣一組“紅色溫暖”數據:2019年全省各級各類革命文物開放單位和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年接待觀眾2000多萬人次;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焦裕祿紀念館、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清豐)等單位年均參觀人數都有百萬人次。
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2020年11月,河南省傾力打造的民族歌劇《銀杏樹下》首輪試演時,現場觀眾熱淚盈眶、深受感動。該劇以紅二十五軍長征為主線,詮釋了堅守信念的大別山精神。
如何運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發出紅色聲音,生動鮮活地講好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河南省一直在積極探索和破題。河南省在立足自身資源、強化革命文物保護的同時,促進紅色資源與其他業態融合發展,不僅創作了豫劇《焦裕祿》、話劇《紅旗渠》等優秀劇目,還積極開發紅色主題文創産品,發佈紅色旅遊線路,開展研學活動。
2019年,河南省向社會發佈推介了4條紅色線路:大別山紅色長征遊、河南抗日戰地遊、豫東解放戰爭遊、中原時代精神遊;2020年,重點扶持開封、洛陽、林州、新縣打造一流研學旅行目的地……一批批遊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著共産黨人的初心使命。
“革命文物資源是黨和國家的紅色基因庫,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是文物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説,一定要做好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陳列展覽的展陳和宣傳等工作,推動河南紅色基因庫發揮更大作用。(河南日報記者 溫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