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住文物,就是守住中華文明的根脈 河南受災文博場館恢復開放
7月26日,風雨後的洛陽龍門石窟景區重新開門迎客,講解員高瑞娜百感交集:“太不容易了!”
7月19日以來,河南多地遭遇持續特大暴雨,造成鄭州博物館新館、安陽博物館等場館漏水,洛陽龍門石窟景區伊河溢堤,開封順天門遺址遭受管涌侵害……多處文博單位遭受不同程度損失,令人揪心。
人在,文物在。
7月20日,連續暴雨導致鄭州博物館新館大面積漏水,幾十名員工連續排水10多個小時,險情剛解除,又接到鄭州市防汛指揮部下達的緊急撤離指令。“很難想像,我與文物最近的距離是因為一場暴雨。左手一個鬲,右手一個爵,從未體驗過如此沉甸甸的使命感。所幸,文物安全,一切安好。”回想文物大轉移那一幕,工作人員范雪陽心有餘悸。
暴雨,對土類遺存是最大的危害。一旦被雨水沖刷浸泡,保存在土層中的千年曆史遺存可能就無可挽回。
鶴壁辛村遺址衛侯車馬坑發掘工地,常年堅守的工作隊員對這裡的地形地貌瞭如指掌,他們提前準備了4000個沙袋,在考古探方四週開挖排水溝,並向西南方向打開一條泄洪溝。這一招,成了車馬坑保護成功的關鍵。
四天三晚,發掘項目負責人高振龍堅持帶人在暴雨中堅守,直至天晴。參加搶險的付淵博回家倒頭就睡。他説:“夢裏全是水。膠鞋這輩子都不想再穿了。”
伊河龍門段水流量直逼警戒線,世界遺産龍門石窟告急。全體職工和聞訊趕來的志願者眾志成城,8小時完成景區清淤工作,12小時完成臨時護欄搭建,48小時恢復完成石欄杆安裝,最終確保文物無損、遊客無恙。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産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31處。“作為文物工作者,文物的安全比我們的生命重要,我淚流滿面……”7月23日晚,省文物局局長田凱微信朋友圈的一條動態,説出了文物大省、考古大省的使命與擔當。
“河南文物局局長哭了”衝上熱搜,引發全網關注。“一件文物就是一段歷史,感謝所有文物人守護中華歷史!”“因為你們,中華的傳承也有了更加鮮活的內容。河南加油!”……網友數萬條留言聲援河南。
風雨過後是晴天。
記者了解到,國家文物局決定動用文物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項目資金,支持河南受災文物應急、支護、搶險及勘察勘探等,確保受災文物第一時間得到保護。
7月24日,新鄭黃帝故里考古工地開始災後消殺;7月25日,安陽殷墟景區開放;7月27日,河南博物院、中國文字博物館、安陽博物館等多個文博場所將有序開放……
守住文物,就是守住中華文明的根脈。(河南日報記者 陳茁 張體義 溫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