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護好種業“晶片”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種質資源成為維護地球生物多樣性、保障人類糧食安全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希望火種”。
現實同樣如此。突破性品種的培育需要種質資源,農業的重大變革更離不開種質資源的支撐。
如果説種業是農業的“晶片”,那麼,種質資源就是晶片的“晶片”,不解決種質資源的“卡脖子”問題,我們的“糧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或將受制於人。
保護體系不斷完善
8月13日,新鄉市平原新區國家生物育種中心試驗田,6月播種的大豆已經有70釐米高。
“別小瞧這3畝地,這裡可種著2000多份種質材料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副院長、大豆育種專家盧為國説,“這是我們專門從國家種質資源庫引進的,高蛋白的、低蛋白的、抗病的、早熟的、晚熟的,它們是接下來育種研究的重要遺傳基因來源。”
種質資源是培育突破性品種的親本材料。知名小麥品種鄭麥9023、矮抗58、鄭麥366等,正是從種質資源中提取出抗逆和抗病基因,使其在黃淮海地區具有廣適性,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之一。
通過對種質資源的鑒定、挖掘,河南省創制出玉米王牌自交係鄭58、昌7-2,小麥廣譜雜交品係周8425B、C5/新鄉3577,花生骨幹雜交品種遠雜9102等一批適應生産和市場需求的新種質,引領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創新方向。
在畜牧業方面,河南省以南陽牛為母本,培育出我國第一個專用肉牛新品種夏南牛。泌陽縣夏南牛研究推廣中心研究員祁興磊説:“有了種源,産業的發展才有源頭活水。”
河南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適合多種動植物生長繁衍,種質資源豐富,保護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全省建有中短期種質資源庫14個、種質資源圃12個、畜禽水産保種場(區)21個,保存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4.66萬份、食用菌種質資源種類68個、畜禽品種資源75個、水産種質資源約1000個。
硬體軟體亟待破局
隨著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的不斷完善,種質資源庫庫容成為硬體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河南省農科院園藝所,有一間佔地10平方米左右的庫房,裏面存放著各式各樣的蔬菜種子,它們中間有不少是剛剛蒐集到的“農家種”。省農科院園藝所葉類蔬菜研究室主任原玉香説:“這裡的溫度和濕度都不太穩定。我們其實很想把這些種子放到中期庫,但因為分到的庫容有限,很多資源只能暫時存放在這裡。”
一般來説,種質資源庫還應配套有春化室,通過人工控制條件,小麥、大白菜等需要低溫春化的作物每年可獲得2—3個世代,可顯著加快科研進程。但在河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裏,現有的春化室面積有限。“希望能多增加幾個春化室,這樣工作效率也會相應提高很多。”原玉香説。
在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上,專業人才短缺則更為緊迫。
“搞種質資源的,都是無名英雄,寫不出大文章,拿不了大獎項。他們就是週而复始的蒐集整理,研究得越精準,育种家的工作就越簡單。”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小麥分子育種團隊負責人胡琳説,沒有專業團隊去觀察、整理、蒐集,很多寶貴的基因可能就丟失了。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農業專家就開啟了“追種子”的艱苦歷程。上世紀80年代,在交通極其不便的情況下,小麥專家趙德芳帶著團隊堅持到全省各地尋找農家種。在欒川,他們沿著羊腸小道走了好多天,終於找到了農家種“氣死牛”,僅聽名字,就能看出它是一個顆粒堅硬的品種。
“雖然‘氣死牛’還沒有直接被運用到現代育種中,但它身上豐富的遺傳基因多樣性是值得保存的,這也是種質資源蒐集的價值所在。”胡琳説。
研究種質資源是為育種鋪路搭橋,為他人作嫁衣,因此願意專門從事這項研究的科研人員少之又少,很多種質資源的蒐集和保護都是由育种家兼職來幹,對專業人才的重視、培養及價值定位,亟待加強。
從全國來看,目前育種的各類項目扶持資金很多,但關於種質資源的項目資金卻寥寥無幾。具體到河南省,種業發展缺乏持續穩定的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對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良繁體系建設支持相對不足。
全力打造種業“航母”
七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的《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指出,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
河南省已邁出重要一步。2021年年初,《河南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發展規劃(2021—2035年)》出臺。到2025年,基本完成河南省主要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收集、鑒定及入庫保存等工作。到2035年,實現省內農業種質資源應收盡收、應保盡保和精準鑒定、高效利用,建設全國生物育種創新應用引領型新高地。
作為育種“國家隊”,國家生物育種中心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4150畝試驗田已投入使用,350畝科研設施區一期工程計劃明年5月投入使用。在這裡,有的是馬上要參加審定的新品種,有的僅僅為了繁種,以繁育出更多種質資源。
“鋻於上月連續特大暴雨的影響,我們在籌備新的種質資源中心庫時,也將充分綜合考慮地勢、應急電源等方面的因素,種質資源的保存不容絲毫閃失。”盧為國説。
按照計劃,國家生物育種中心將被打造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種業“航母”和我國種業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以國家生物育種中心為依託,將建設國家區域性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中心庫,建設省級農作物資源庫、省級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等。
種質資源的蒐集保存是與時間的賽跑,某種基因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就難以再生。自2021年起,河南省將利用3年時間,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摸清全省農作物、畜禽、水産養殖和食用菌種質資源的家底,有效收集和保護珍貴、稀有瀕危特有資源。
“沒有豐富的種質資源,農業育種創新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種質資源的蒐集、保護、利用需要多方合力完成,希望各方能不斷加大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全方位扶持力度。”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説。(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陽 劉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