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塑造國際傳播的河南品牌,做好河南文旅海外宣傳工作,展示真實、客觀、全面的河南對外形象,國際在線河南頻道策劃推出《老外看河南》系列融媒體報道,聚焦20余位在河南工作、學習、生活的國際友人,通過他們在河南的經歷、體驗和感悟,向世界呈現文旅河南的底蘊、出彩河南的新形象。本期採訪的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留學生高彩蓮(Mariam Bakari),講述她在河南最為難忘的幾段經歷,展示她心中河南最為獨特的閃光點。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張雨晴):2018年,高彩蓮第一次來到中國,在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習中文。經過一年的交流學習,她對中國文字和文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2019年,她開始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攻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我在河南生活了好幾年,對河南的印象非常好。河南是一個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這裡安全穩定、交通便利、文化底蘊深厚,還有各種各樣的美食,瓜果蔬菜種類繁多,人民友善且講文明。我在河南的這段時間,感覺就像在我的家鄉一樣舒服。”高彩蓮説。
高彩蓮在欣賞雪景 受訪者本人供圖
2018年,在鄭州,高彩蓮看到了人生中第一場雪。漫天雪花飄飄灑灑而下,世界一片雪白。這個一直生活在非洲東部的姑娘在雪地裏玩了兩個小時,才意猶未盡地返回室內。
高彩蓮在玻璃橋上拍照 受訪者本人供圖
除了第一次看到雪,高彩蓮在河南還有另一個“人生第一次”。“過玻璃橋對我來説真的很艱難,那種感覺就像直視死亡一般。我看著很多人都順利通過以後,心情才稍微放鬆了一些,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站在安陽林州太行大峽谷“平步青雲”玻璃觀景臺上,望著腳下200多米的谷底,至今回憶起來,高彩蓮仍是感嘆不已。
高彩蓮在模倣紅旗渠景區內雕塑動作 受訪者本人供圖
此外,在安陽林州,高彩蓮還參觀了紅旗渠。去往紅旗渠的山路漫長而艱難,中途她看到了很多人物雕塑。這些雕塑還原了當時挖渠人通過各種方式努力向山頂運送修建水渠物資的場景。“修建紅旗渠的挖渠人真是太了不起了!這項偉大工程所體現的紅旗渠精神,對每個人、特別是對年輕一代來説,都有很好的學習意義。”高彩蓮表示,這是她最難忘的展現中國人民辛勤勞動場面的景點。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少林寺、龍門石窟、清明上河園、河南博物院、中國文字博物館,這些地方高彩蓮都去過,對她來説,遊覽這些文物古跡、風景名勝是學習、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很好的途徑。在少林寺學習中國功夫、在龍門石窟了解石窟藝術、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學習甲骨文……這些經歷讓高彩蓮覺得很興奮。
“因為我對中文很感興趣,而安陽是‘中國文字之都’,有機會的話,我很想去安陽市其他地方看看。”高彩蓮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