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填補河南地區人類演化空白 魯山發現距今三萬年人類頭骨化石
考古人員正在進行細緻的考古發掘。
仙人洞遺址發現的早期現代人頭骨化石。
圖片均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3萬年前中原地區是否有早期現代人出現?答案已然揭曉。
9月27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頂山舊石器考古調查項目負責人趙清坡在會上介紹,在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仙人洞遺址發現距今3.2萬年人類頭骨化石,這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現代人化石,對研究中國現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大意義。
仙人洞位於魯山縣觀音寺鄉境內,海拔576米。去年6月,考古人員在這裡開展舊石器考古調查時首次發現仙人洞,並在洞內發現了人類化石、動物化石、石器等。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至202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平頂山市文物局、魯山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仙人洞遺址是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洞穴遺址,處於陡峭崖壁上,分大小兩個洞,定名為仙人洞I、仙人洞Ⅱ。仙人洞I長9米,寬3米,高3.9米,洞內面積約30平方米,地層堆積厚約2.58米,共分8層。仙人洞Ⅱ更大一些。遺址保留了珍貴的原生堆積,其中至少3層發現人類遺存,出土數十件人類牙齒、頭骨斷塊及大量動物化石、石製品。目前可鑒定動物化石標本287件,包括16科22種。其中有普氏原羚、棕熊、馬鹿、豪豬、狼、獐、麝及嚙齒類小型哺乳動物等,距今約3萬至4萬年。此外,洞內還發現石製品14件,包括石片、刮削器和斷塊,屬中國北方傳統石片工業範疇。
趙清坡説,這次考古發掘注重多學科合作,對地形地貌、土壤微形態、石器殘留物、古DNA、古蛋白質等進行了分析。尤其是通過鈾係測年法測定,出土的2件人頭骨斷塊最小年代分別為距今3.2萬年、1.2萬年。經古人類學家鑒定,距今3.2萬年頭骨斷塊為人額骨,這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現代人化石。
舊石器考古學家高星認為,洞穴遮風避雨,是遠古人類的家園。魯山仙人洞遺址保留了原生堆積,從而保留了人類生産生活的豐富信息。這些豐富的遺存,尤其是人類化石的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構建這個區域的文化序列和發展變化,破解這一時期人類演化的謎團。
距今3萬至5萬年,是現代人擴散及行為出現、發展的關鍵階段。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以往研究表明,中原地區此時已有繁榮的舊石器文化,從文化上證明了中國舊石器文化連續發展,但缺乏最直接的人類化石證據。仙人洞遺址的發掘,填補了中原地區這一階段人類演化的空白,意義重大。(河南日報記者 陳茁 張體義 溫小娟 張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