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南崛起港口“雙雄”
1月9日,週口中心港碼頭上,一個個集裝箱不斷被起吊、裝運,船來船往、繁忙有序,一派興旺景象。李東東 攝
1月4日,信陽淮濱港正式開航。這個坐擁淮河主航道的內陸新港,牽動了河南省內外許多人的目光。
“港口設計泊位20個、年吞吐量2080萬噸,是省內最大的綜合性單體港口。昔日的‘千里淮河第一港’終於重現盛景,圓了老區人民的通江達海夢。”淮濱港務中心副主任任學斌感慨。
淮濱港的復興,讓人不由想起了同為古時航運要埠的河南另一大港——週口港。
1月9日,記者獲悉週口新鮮“出爐”的2021年內河航運數據。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增至2875萬噸、佔全省70%以上,集裝箱運輸同比增長3倍多。2013年週口市港口物流産業集聚區掛牌成立,8年過去,週口港由百廢待興發展為全省內河航運第一大港。
冬日的週口中心港,天藍水柔。河面上貨船川流不息,碼頭上設備全速運轉。“就在去年年底,週口港成功入選國家36個主要內河港口。”週口港區管委會主任胡軍華介紹。
一個單體最大,一個運量第一,淮濱港、週口港堪稱河南內河航運的“雙雄”。推動它們快速崛起的,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佈局內河航運,促進全省經濟騰飛的發展大計。
地跨黃河、淮河、海河、長江四大流域,境內河道總里程達2.6萬公里,交通大省河南內河航運基礎良好,但長期以來“公鐵空”發展興旺,水運相對滯後。
發展水運已是迫在眉睫。“水運噸公里運價僅為鐵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七分之一,同時能耗低、污染小,符合國家碳中和碳達峰要求。要建設交通強省、發展樞紐經濟,就必須以前瞻三十年的目光,謀劃建立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河南港口樞紐與臨港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仝新順説。
近年來河南大力發展內河航運,興建港口、升級航道,打通沙潁河、淮河2條通江達海大通道。一個個支點串聯成線、交織成網,推動沿岸城市從地理邊緣邁向開放前沿。
不久前,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要“以‘四條絲綢之路’融合併進為牽引,打造樞紐經濟新優勢”,其中專門提到“發展壯大週口港、淮濱港”。
兩個港口雖然運輸的貨物都以鋼鐵、糧食等大宗散貨及集裝箱為主,但實際上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
週口港的“主場”在沙潁河,向西北輻射鄭州、漯河、平頂山、許昌等城市,向東南沿淮河而下進入“長三角”。從航運能力看,週口市共有9個港區,其中週口中心港共規劃建設77個千噸級泊位,目前已建成投運47個千噸級泊位,港口三個作業區中已建成的中部作業區,採用的是挖入式港池,不佔用主航道,岸線利用度高、泊位多。
淮濱港是整個淮河航運的起點,輻射豫東南及周邊省份,引領淮濱縣向淮河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和豫貨出海集散地發展。港口採用的是順岸式港池,陸域面積寬闊、方便貨物裝卸疏運,是全省18個區域物流樞紐之一。
同處於淮河流域,由於定位、市場上的差異,兩個港口競爭之餘,更多的是合作與學習,宛如一對“振興之翼”,推動河南內河航運大步邁進。(河南日報記者 方化祎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