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物觀裏看河南】踐行大食物觀 彰顯河南擔當
來源:河南日報  |  2022-04-06 09:29:29

  原標題:踐行大食物觀 彰顯河南擔當

  托起舌尖上的幸福,小餐桌需要大食物。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産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

  踐行大食物觀,讓國人飯碗端得更牢,讓百姓餐桌更加豐富,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中原糧倉河南已有作為,還要有更大擔當。

  基礎穩、供給足——河南“大食物”多個位居全國前列

  “隨著消費需求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老百姓不僅向主糧要食物,也開始向副食要食物。”河南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經濟評價體系首席專家張道明説。

  從大食物觀裏看河南,“豫食”的供給怎麼樣?

  作為農業大省,河南承擔著糧食“壓艙石”的重任。全年糧食産量連續5年保持在1300億斤以上,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産了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不僅解決了自身1億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原糧及其製成品600億斤左右。

  在保障“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等供給方面,河南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據統計,河南油料、蔬菜産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一、第二,生豬出欄全國第一,肉、蛋産量全國第二,優勢特色農業産值佔比達到57%。

  基礎穩、供給足,數據背後是河南省“大食物”豐富多樣的有力體現。河南是糧食、畜牧、農産品加工大省,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産業規模也居全國前列,然而,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表現突出。以蔬菜産業為例,河南蔬菜種植面積2637萬畝,但其中代表著高産量、高品質、供應週期長的設施蔬菜僅有378萬畝,佔比不到15%,向設施農業要食物的空間很大。

  全方位、多途徑——向整個國土資源要食物

  河南位於南北氣候過渡帶,平原、丘陵、山區等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加之地處黃淮海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為農業生産多樣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要因地制宜,立足國土資源稟賦,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構建糧經飼、種養加、農牧漁協調發展的食物生産結構和區域佈局,打造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張道明説。

  具體來説,平原地區要聚焦糧食生産;丘陵地區聚焦水果和油料産業發展;山區聚焦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黃河灘區聚焦優質牧草生産,擴大青貯飼料面積,確保生豬、牛羊養殖穩定。

  以林下經濟為例,目前全省林下經濟發展面積近3500萬畝。“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及相關産品採集加工都可以提供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等,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食物的需求,緩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省林科院研究員王齊瑞説。

  “向整個國土資源要食物,要掌握一個度。”王齊瑞提醒,應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有節制的索取,而不是掠奪性開發,要讓耕地、草原、森林、江河湖海能夠休養生息,才能源源不斷地提供食物來源。

  滿足量、提升質——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確保糧食安全向追求食物安全轉變,構建新型食物安全保障體系,既滿足對‘量’的需求,也實現‘質’的升級。”張道明説。

  用“大食物”托起“舌尖上的幸福”。保障糧食安全是底線。要牢牢穩住糧食這塊“壓艙石”,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産和産業發展,不斷提高效益,推動量與質協同發展。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針對産業發展方向,大力培育優質專用品種,配套豐産優質栽培技術,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以設施蔬菜為例,要瞄準供給側,從生産、倉儲、加工、銷售等各環節全面發力,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河南省農科院園藝所副所長張曉偉説。

  藏糧于地,也要藏糧于技。科技賦能“大食物”,助推設施農業、農畜産品生産、水産業、森林資源利用,開發更加多元化的食物。同時,利用生物科技不斷探索對食物認知的邊界,植物蛋白、昆蟲蛋白以及利用生物技術合成的人造肉等引領未來食物的發展方向。(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陽)

編輯:張雨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echatIMG11040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