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南陽市內鄉縣衙:穿越古今 感受“家國情懷”
來源:河南日報  |  2022-04-07 08:55:50

  原標題:內鄉縣衙 穿越古今 感受“家國情懷”(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南陽市內鄉縣衙:穿越古今 感受“家國情懷”

內鄉縣衙外景。王勇 攝

  “北有北京故宮,南有內鄉縣衙。”

  4月2日,走進位於南陽市內鄉縣城區中心地段的內鄉縣衙博物館,周邊是繁華喧鬧的街道,與風格古樸的明清官府建築群落相映相襯,歷史時空在這裡交錯融合。

  內鄉縣衙始建於元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歷經元明清三代先後營建,形成了風格鮮明的歷史景觀。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確立的第一座縣級衙署博物館,因其完整保存了封建社會縣級行政機構規制的獨特標本意義,被稱作“天下第一縣衙”。

  一進一齣遵循法度,一房一瓦皆有講究。據內鄉縣衙博物館館長江紅軍介紹,內鄉縣衙與北京故宮能相提並論之處,在於其通過建築佈局、功能陳設,體現了歷代封建政權從中央至基層地方“一體貫之”的禮制思想與執政理念,正所謂“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

  穿過排列在中軸線上的牌坊、大門、儀門和大堂、二堂,在名為“三省堂”的院落內,堂前懸挂著一副耳熟能詳的楹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説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楹聯的樸實無華躍然其上:官員要尊崇“民為貴”,更要淡化“官本位”,官與民、得與失、榮與辱的辯證關係充分體現在這44個字中。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自金朝至清代,先後有180余人擔任內鄉縣令。在內鄉縣衙博物館的歷代主政官員陳列展中,曾任元代內鄉縣令的“一代詞宗”元好問,主政期間重視農桑、勤於政事,發出“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的為官心聲;明清時期的高以永、章炳燾等官員,也用循良著績、興學育才、清廉善政等經歷,留下佳話。

  “在保護好縣衙本身的基礎上,多年來內鄉充分發掘其中蘊含的衙署文化、官德文化、廉政文化、楹聯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核心要素,推出了廉政法制情景劇、民俗展演、研學教育等社會活動或公共文化産品,讓古老的內鄉縣衙服務當代社會,把豐厚的歷史變成活態文化造福群眾。”江紅軍説。

  在農曆立春時節,內鄉縣衙復原古代“打春牛”習俗舉行的相關活動,已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並作為二十四節氣的構成項目之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此外,內鄉縣衙還把另一項國家級非遺——“內鄉宛梆”請進衙內,通過常態化演出,讓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煥發新的魅力。(河南日報記者 孟向東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司馬連竹 河南日報通訊員 龐磊)

編輯:張雨晴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