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豫”振 “鳳”韻長存——追憶豫劇大師馬金鳳
來源:河南日報  |  2022-05-30 09:10:41

金聲“豫”振 “鳳”韻長存 ——追憶豫劇大師馬金鳳

“穆桂英”形象深入人心。河南省戲劇家協會供圖

  5月29日晨,百歲老人馬金鳳安然離世。

  消息傳來,在各大媒體平臺上,很快響起了戲迷們耳熟能詳的“轅門外三聲炮”的旋律,網友紛紛發表評論,深切緬懷這位豫劇大師。

  河南省眾多藝術家在接受採訪時,深情回憶起他們和馬金鳳老師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我的生命在舞臺上

  2020年,在中國戲曲學院慶祝建校70週年之際,郭漢城、杜近芳、尚長榮、馬金鳳、蔡正仁、劉秀榮等老中青少四代師生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作為中國戲曲學院的榮譽教授,已是98歲高齡的馬金鳳在收到總書記回信後,特意錄製了一段視頻,激動地説:“很榮幸。把戲唱好,把學生教好,是我的任務、我的使命。能唱就唱,唱不了就教、就宣傳豫劇。只要還活著,就不能忘記人民交給我的任務。”

  2019年,老人最後一次登上河南電視臺《梨園春》舞臺。一曲《穆桂英挂帥》風采不減當年,台下掌聲不斷。

  河南省劇協秘書長蔣愈紅説,馬金鳳大師是豫劇的見證者、踐行者、推動者,她的逝世不僅是河南戲劇的損失,更是中國戲劇的損失。她用90多年的舞臺實踐詮釋了一位戲曲演員的初心和使命,她生前曾無數次深情地説:“我的生命在舞臺上。”

  2011年,馬金鳳被授予第二屆中國豫劇節“豫劇藝術終身成就獎”。頒獎詞是:昵稱劇壇壽星,美譽洛陽牡丹。她因豫劇而年輕,豫劇因她而璀璨。她擁有四代觀眾,她寄託著五大名旦的歷史挂牽。馬派藝術溪成河,河成江,江成海,她仍然在挂帥,她演繹著九十登臺的梨園神話。她是不老仙。

  老人是豫劇大師、豫劇馬派創始人。舞臺上,她始終對藝術有一顆敬畏之心。她的嫡傳弟子柏青至今清楚地記得,有一年冬天,80多歲的老人演出排練時堅持把棉衣脫掉,她説,我跟大家一樣,認認真真地排練。柏青説:“馬老師一生對表演要求很嚴格,她從小學藝,一直演到兩鬢如霜,把舞臺當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

  5歲學藝,7歲登臺,12歲唱主角,近百歲仍在“挂帥”。馬金鳳,被譽為中國戲曲百花園中的“洛陽牡丹”。

  戲劇是為人民服務的 

  “戲劇是為人民服務的,演員的生命就是在舞臺上。我是人民的演員,必須到人民中間去,到群眾中間去!”這是馬金鳳生前常説的話。

  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范軍稱讚老人是國寶級的藝術大師,心懷人民,為人民而歌,為百姓而唱,她為人民謳歌了一輩子。范軍説:“觀眾一看到馬老師都非常熱情,她也是緊緊拉住觀眾的手,一點架子都沒有,這些點點滴滴就像昨天一樣。我特別想念,也捨不得她。馬金鳳大師真的一輩子為人民耕耘,為百姓演唱,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老人常常教導弟子學生,要“認認真真演戲,老老實實做人”。她的為人,對馬派弟子影響根深蒂固。柏青説:“她給我們説,一定要不爭不搶,老老實實把戲演好,心中裝著老百姓,回報社會。”

  河南省豫劇院院長李樹建説:“馬老晚年時唱戲依然字正腔圓,講話鏗鏘有力,只要家鄉有需要,就義不容辭地趕回來。雖然身在青島,但她時刻惦記著家鄉。我們一上班就要召集河南戲劇界演員學習馬老師的精神,繼承好、發揚好馬老師德藝雙馨的藝術精神。”

  馬金鳳對觀眾好,觀眾也真心喜歡她。有網友留言説:看了馬金鳳,一輩子不生病。

  戲曲舞臺的常青樹

  馬金鳳的藝術生涯可以説一直伴隨著豫劇的發展變化,在鑼鼓鏗鏘中,藝術新花不斷綻放。

  有網友留言説,馬金鳳很早時就把山東梆子巧妙地融入到了豫劇之中。她飾演的穆桂英,融青衣、武旦、刀馬旦等表演程式為一爐,獨具匠心地創造了適合劇情人物需要的“帥旦”這個新的藝術行當。“地方戲唱出中華魂,新行當一炮震乾坤。”

  蔣愈紅説,馬金鳳大師不但開創了中國戲曲“帥旦”行當,還是戲曲舞臺上不老的“常青樹”。她是一個時代的標記,更是豫劇藝術的一座豐碑,她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帥》《花打朝》《花槍緣》深深刻在幾代人的心中,成為豫劇藝術的不朽經典。

  2007年,已經80多歲的馬金鳳與京劇大師梅葆玖聯袂演出《穆桂英挂帥》,大膽嘗試“京豫兩下鍋”,兩位藝術家第一次在河南共同演繹這段“梨園佳話”。

  李樹建説,馬老師對豫劇普及、傳承作出了巨大貢獻。對於豫劇演員來説,一生中能創造一個流派、創造一個行當的人非常少。馬老師一生中的表演和演唱都是在創新性轉化、創造性發展,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把咱豫劇發展興旺

  作家老舍曾評價馬金鳳:“大眾喜開顏,洛陽金鳳來。打朝潮笑謔,挂帥奮風雷。歌舞全能手,悲歡百煉材。長安春日夜,鼓板綻紅梅。”

  數十年來,馬金鳳紮根洛陽,言傳身教,培養了大批豫劇名家名角。

  1957年,梅蘭芳將一頂點翠鳳冠送給她,見證師徒關係。2019年,她復贈點翠鳳冠給洛陽弟子關美利,寓意傳薪;同年9月,洛陽市重點人文社科基地——“馬金鳳舞臺藝術研究中心”在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揭牌,“馬派藝術傳承人班”開班。

  為弘揚豫劇藝術,多年來,洛陽多所院校都留下她辛勤耕耘的足跡。她曾説:“培養下一代是我的重要任務,我有信心把下一代年輕的戲曲工作者幫助好、教好,叫他們接我們的班。我有信心把咱豫劇發展興旺!”

  晚年,馬金鳳跟隨兒子在青島生活。2021年12月,百歲生日當天,她説:“我雖然人在外地,但始終熱愛洛陽!”

  馬金鳳走了,“穆桂英”仍在。(河南日報記者 張體義 溫小娟 郭歌)

編輯:張雨晴
2024“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你好,河南!”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移動端banner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