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截至6月13日,內黃縣麥收完美收官。據農業農村部門初步測産,全縣小麥平均單産 495公斤、總産45.05萬噸,平均單産較去年增産2.7%——特殊年份內黃縣交上豐收答卷(一線見聞·基層行)
小麥脫粒(韓志乾 攝)
工作人員測産現場(韓志乾 攝)
春爭日,夏爭時。經過10余天連續奮戰,截至6月13日,安陽市內黃縣約60666.7公頃小麥收穫順利結束,實現顆粒歸倉,麥收工作完美收官。據農業農村部門初步測産,全縣小麥平均單産 495公斤、總産45.05萬噸,平均單産較2021年增産2.7%,特殊之年,經歷了多重考驗,內黃縣再次交上了豐收答卷。
“折合畝産880.8公斤,創內黃小麥産量新高”
6月11日,內黃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站長、正高級農藝師武貴州,內黃縣農廣校校長韓志乾等相關專家,對內黃縣新型職業農民、內黃縣農業農村局特聘技術員楊春林種植的“鄭麥136”高産高效示範田進行實産驗收。
依據農業農村部《全國糧食高産創建測産驗收辦法(試行)》,專家組對楊春林種植的“鄭麥136”高質高效示範田進行實産驗收。“經過拉尺、標記、收割、脫粒、測量乾濕度、計算産量等一系列操作流程,示範田面積60畝,實收面積2.97畝,實收折乾淨重2924公斤,折合畝産880.8公斤,創內黃小麥産量新高。” 韓志乾説。
專家組一致認為,該田塊小麥播種時間是2021年11月5日,是典型的晚播小麥,在本生産年度中遇到晚播和播種基礎差的情況下,採取科技壯苗、小麥“一噴三防”、澆好返青水、澆足灌漿水、補施葉面肥等綜合措施,為夏糧豐産豐收打下堅實基礎。推廣良種、良技、良法結合,示範效果突出,高質高效增産效果顯著。病蟲害綜合防控效果明顯,小麥植株健壯,成穗率高,灌漿時間長,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3項産量指標均好于往年。專家組建議,進一步完善配套栽培技術,加大內黃縣晚播小麥規範化管理推廣力度。
“我們總結晚播小麥綠色高産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推廣關鍵技術,結合內黃實際情況,計劃下一步因地施策、因苗施策,從小麥的耕種、早中期管理到田間地頭跟蹤服務,讓科技指導更便捷、更高效,提高糧食産量、增加農民種糧收入,穩定擴大糧食面積。”武貴州説。
“黨員服務隊幫扶,確保顆粒歸倉”
2022年麥收,對於二安鎮鐵爐胡村村民胡修朝來説是一件省心的事。從聯繫聯合收割機到收穫小麥再到售糧,黨員服務隊全方位貼心跟蹤服務,讓胡老漢成了“甩手掌櫃”。
胡修朝和老伴兒腿腳不便,兒子也有疾病,行動不便。看著農田裏日漸成熟的麥子,如何收割成了壓在他心口的一塊石頭。黨員服務隊主動走訪、上門服務,讓胡老漢心裏的這塊石頭放了下來。
6月8日一大早,黨員服務隊隊員就來到胡修朝家裏,幫著收拾運輸小麥的農具。剛到麥田,黨員服務隊多方聯繫的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就開到了麥田,開始收割。收割機在麥田裏來回穿梭,麥粒流進拖拉機車鬥。隊員駕駛著拖拉機將滿滿兩大車小麥運送到小麥收購網點。
割麥、運輸、過磅、卸麥、算賬,整個過程順利又流暢,很快,麥地裏的小麥就變成了胡老漢手裏的現金。“黨的政策好,我用語言無法表達,今年麥收非常高興。” 胡修朝説。
二安鎮鐵爐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學生説:“我們村裏像胡修朝這樣收麥需要幫扶的家庭有5戶,村‘兩委’一對一幫扶、黨員服務隊幫扶,聯繫收割機、運輸小麥,讓大家的小麥及時收割,顆粒歸倉。”
二安鎮結合實際,組織了30個黨員服務隊,對全鎮29個行政村的因疫情防控要求不能返鄉人員及村內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缺少勞動力家庭進行重點幫扶。同時,組織鎮、村兩級黨員幹部科學規劃收割作業路線,抓好安全防火宣傳,全力以赴為“三夏”麥收提供有力保障,確保全鎮小麥適時收割,顆粒歸倉。據悉,截至6月11日,二安鎮約4066.7公頃小麥收割作業完成。
“麥稈打捆變飼料,省時省力還增收”
梁莊鎮前咀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民倉説:“我們村的小麥收割機都攜帶了麥稈自動打捆裝置,省時省力還增收。我們村的種植模式是小麥套種花生,為了花生的生長,需要把秸稈清理出來。麥稈打捆後可以賣給養殖場,一畝麥稈能賣30塊錢,麥稈收購點比較多,光我們村就有3個。”
6月12日,梁莊鎮約5333.3公頃小麥經過一週多的及時搶收,已接近尾聲。梁莊鎮在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的同時,積極探索麥稈再利用,實現了麥稈的變廢為寶。該鎮推廣收割機攜帶麥稈自動打捆裝置,聯繫肉牛養殖場對麥稈作為飼料進行回收,不僅減少群眾人工清理麥稈的負擔、增加群眾收入,還從源頭遏制了堆放麥稈對人居環境造成的影響及焚燒麥稈現象的發生。(安陽日報記者 任貴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