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新野:“心”入沃野建功業
來源:河南日報  |  2022-06-27 18:35:39

  原標題:“心”入沃野建功業(和你一起去墩苗)

  6月24日,氣溫持續爆表。

  驅車近4個小時,迎著第一縷晨曦,王培正趕在機關幹部點名前到了鄉政府小院。

  “3家企業擴産能到了關鍵期,不盯緊點不放心。”王培正説。這一天,距他被組織上選派,從河南省檔案館到新野縣擔任縣委副書記、城郊鄉黨委書記,剛好8個月。

  跟鄉長韓敘簡單交代幾句,王培正打算帶著記者直奔企業生産現場。“不在下鄉路上,就在企業車間。”對自己的這位領導兼搭檔,韓鄉長和同事們的評價都是倆字:紮實。

  十分鐘後,我們趕到關場村的一個臨時廠房,車沒停穩,大明燈具廠負責人王朝東已經迎了出來。“為了我們的事兒,王書記沒少操心,一聽聲音我就知道是他。”老王笑著説。

  靠著過硬品質,這家燈桿生産企業發展勢頭不錯,即使在疫情防控形勢緊張的5月份,也拿到了100多萬元的訂單,但受制于場地小,機器展不開、工人進不來,很快遭遇“瓶頸”。是租個更大的廠房,還是申購建設用地?王朝東糾結了小半年。“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以來,王培正幾乎每週都要來一趟,經過反復“開導”,老王今天吃了定心丸:“買地,整!”

  從大明燈具廠出來,又在車上接了幾個電話,王培正松了口氣:李湖村的星光電子二期用地基本敲定,張樓村的徵輪味業新廠區機器已經進場,城郊鄉工業企業的“三駕馬車”,即將挂上“超車擋”。

  鄉間路耐跑,不覺已過正午。“下午還要去村裏轉一轉,委屈你吃個路邊攤。”一人一碗麵,吃得痛快,也聊得透徹。

  “城郊鄉圍著縣城,輾轉騰挪的空間已經不大,往下咋發展?”記者問。“我琢磨著就得按省委要求幹,爭取優勢再造。”他説,“工業上壯大本土企業,穩住財稅大盤子;農業上抓住傳統特色,充實群眾錢袋子。”

  啥是特色?記者在袁莊村的蔬菜大棚裏找到了答案。於是剛蒸幹的短袖,瞬間再次濕透。村黨支部書記李子凡樂呵呵地説,今年形勢好得“很哩很”,一個標準棚能掙七八萬元。“我們不是來聽你顯擺的,是來當推銷員的。”王培正笑著説。

  以袁莊村村民為代表的城郊鄉南部農民,種菜傳統超過40年,從育苗到管理無不精通。而城郊鄉北部的下青羊等村,雖然土地連片、灌溉方便,卻仍以傳統作物為主。要是把袁莊村的技術力量、種植大戶引過去,就能帶動當地農戶來一次“供給側結構性調整”,一起增收致富。這就是王培正推銷的“産品”,鄉里的“南菜北擴”計劃。

  “單品種植上規模,就能銜接深加工。農民不愁賣菜,企業也降低成本,一舉多得。”不但李子凡滿口答應,徵輪味業負責人杜愛萍也對這個想法讚不絕口—她的加工車間離新規劃的蔬菜基地不到2公里。

  一圈忙完,紅日西墜,田野裏風光正好。一條平整的生産路伸向遠方,蜿蜒而堅定,一如王培正腳下的路。“實踐是經風雨的課堂,難題是長才幹的機遇。”他説,“撲下身子沉下心,一定能在基層沃野建功立業。”(河南日報記者 歸欣 河南日報通訊員 馬源陽)

編輯:張雨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echatIMG11040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