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財源提效能 打造生態修復“鶴壁樣板” ——我市財政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紀實
巍巍太行山,滺滺淇河水。行走在緊臨淇河國家濕地公園的鶴壁市淇濱區黑山玄武岩地質公園,一側的淇河就像一幅優美的畫卷,一隻只水鳥在水面上緩緩掠過,曾經開山採石留下的礦坑,修復蓄水後變成波光粼粼的人工湖,原本破碎的山體種上了樹木、草皮,綠意盎然,還有環山腰修建的休閒步道、頗具鶴壁特色的觀景臺……這裡已成為市民日常休閒的打卡地。
黑山玄武岩地質公園原本是露天玄武岩礦區,它的華麗“變身”,得益於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深入推進。自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2018年成功入選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以來,鶴壁市以“政府引導、企業履責、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運行機制,打造了一批具有鶴壁特色的生態修復示範工程、樣板工程,特別是在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
生態保護修復提升城鄉環境“顏值”
一條條道路筆直通暢,清澈的河水穿村而過……鶴壁市鶴山區羑河治理和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將工礦廢棄地、垃圾填埋場改造建設成了郊野公園,成為周邊群眾休閒遊樂、鍛鍊身體的好去處。
“我們在羑河邊住了50多年,這條曾經的洪澇河、臭水溝,現在變成天天都想來轉轉的‘幸福河’,河道上有攔水壩,河邊有遊園、停車場,清澈的河水中有魚兒嬉戲。”附近居民劉根生感嘆家門口的變化。
良好的生態環境成了提高百姓生活品質的新增長點,羑河流域系統的修復與綜合治理是鶴壁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又一例證。
2018年10月,鶴壁市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四大類共94個子項目入選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其中礦山環境生態治理項目70個、水生態環境治理項目16個、生態系統保護項目6個、土地整治與污染修復項目2個。目前,94個子項目已全部完工,廢棄礦山被打造成群眾休閒遊玩的“生態金山”,昔日臭水溝蝶變為美麗幸福的“生態河”,生態保護修復不斷提升我市城鄉環境的“顏值”。
聚集多方財源,為生態修復持續加力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資金需求量大,項目順利推進離不開鶴壁市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産局第七地質大隊高級工程師王衛風告訴記者,資金是項目的血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充足的資金保障是前提。“我們團隊對鶴壁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的94個子項目進行進度監督、品質檢查、效果評估,確保項目工程品質高規格、高標準實施。我也切實感受到了鶴壁財政部門對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力度,為推進項目進度提供了強力保障。”王衛風説。
為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鶴壁市財政局統籌謀劃、多措並舉,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數據顯示,鶴壁市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共投資9.16億元。
鶴壁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索青春向記者介紹,為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鶴壁市財政局整合多方資金,發揮財政杠桿作用,調動多方力量參與,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則,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相結合,對鶴壁市山水林田湖草項目進行全面系統修復,實現資金效果最大化。
“點對點”專項調度,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鶴壁市財政部門統籌資金的安排使用,加強對資金的監督與檢查,專門設立項目賬冊,指定專人負責項目財務核算工作,確保財政資金使用規範、安全和高效。用好每一筆獎補資金,落實地方財政配套資金,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用在刀刃上。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鶴壁市財政部門克服困難,積極籌措資金,對山水林田湖草項目資金實行市對縣區“點對點”專項現金調度,規範績效獎懲,按照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績效考評辦法,規範項目實施,對預算執行進度滯後的項目和存在預算執行不力等問題的部門和單位,及時通報、約談,督促及時整改,保證項目高質高效推進。
生態保護修復是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促進自然生態系統品質整體改善的重要保障。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是國家實施生態保護工程的重大戰略。根據財政部關於《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資金績效評價工作方案》的具體要求,結合我市試點工程實施效果,對照工作方案確定的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從項目決策、管理、産出、效益等方面對試點工程進行績效評價,我市評價結果均為優級。
多元融合助力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提升
守住綠水青山,共享綠色福祉。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是一項重大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目前,鶴壁市共完成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87處、礦山地質環境與土地綜合整治46.89平方公里、新增土地整治面積17.63平方公里、恢復新增草地63.3公頃、恢復新增濕地7.12平方公里、治理河道81.53公里、新增林地2.11平方公里、低質低效林地改造4276.06公頃……一組組數字,是城更綠、水更清、景更美的最好見證,也是鶴壁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成果展示。
在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過程中,鶴壁市積極探索鶴壁特色生態保護修復模式。成功實施黑山一體化修復治理,將礦山地質環境、淇河生態修復、低效林改造、土地綜合整治一體化修復治理,使礦山地質環境與周邊淇河國家濕地公園相融合,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的良好局面;河流域系統修復與綜合治理,以內源清淤、生態重建、岸線整治、濕地保護、生態綠化等方式,增強河道行洪能力,打造河—南山森林公園景區,最大限度發揮項目的社會、生態、經濟效益。
修山、治污、護林、整地、擴濕、增綠,一個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成功實施,讓曾經的採煤沉陷區變身生態公園,污濁斷流的水系煥發新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多元融合,助力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提升,也悄然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幸福感、資源安全感和環境獲得感。(鶴壁日報首席記者 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