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揮廚藝特長在週口市商水縣城關鄉黨委、鄉政府幫助下辦起了食品加工企業,帶富一方群眾;他積極利用家鄉提供的各項惠農政策拓展發展空間,巧用網絡平臺把加工産品和全縣特産銷向全國;他富而思源,積極參加公益事業。他就是利用商水縣城關鄉陳寨行政村扶貧車間創辦企業的先進典型劉建新。日前,記者慕名對他進行了採訪。
能人返鄉創業
一條條水泥路平整潔凈,一座座農家院整齊有序,一面面文化墻展示著鄉村文明……日前,記者走進商水縣城關鄉陳寨行政村,但見道路寬暢,環境整潔,一個現代化的美麗鄉村躍然眼前,而城關鄉陳寨行政村扶貧車間就“鑲嵌”在這綠意盎然的村莊裏。
走進車間,身穿工作服的劉建新正與工人們在一起忙著把加工好的菌菇牛肉醬整理裝箱。“夏季高溫,一般不大規模生産食品類産品,但香菇醬加工時用油熬製的時間長,沒有水分,保質期9個月,受季節的影響不大。”見記者來訪,劉建新順手拿瓶香菇醬介紹。
談起創業經歷,劉建新擦了擦額頭的汗珠,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我的爺爺、父親廚藝比較好,村裏有紅白事經常請他們去幫忙做菜。我下學後也算是‘子承父業’當了廚師。”劉建新説,“我與他們不同的是,勇敢地邁出家門學廚藝,隨後到上海等大都市星級酒店應聘當了廚師。”
不想當老闆的打工者,不是好員工。在上海當廚師期間,劉建新在苦練廚技的同時,時時尋找在家鄉創業的機會。2018年,劉建新被家鄉返鄉創業優惠政策所吸引,在鄉黨委和村黨支部的支持下,他順利地利用城關鄉陳寨行政村已經建好的扶貧車間,在村裏辦起了食品加工廠。
産品“飛”向全國
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劉建新不但在口味、包裝上不斷創新,還引進了先進的生産線和專業技術人才,實現了農産品生産的規模化和智慧化。
商水是農業大縣,特色農産品較多。劉建新在經營自主品牌的同時,還把全縣的優質農産品和本地特産進行了有效整合,在利用實體店銷售的同時,産品還入駐國家832政採網、河南農購網,並利用抖音直播進行銷售,很快打通了供銷渠道,商水特産和他的自主産品一起走出河南,銷往全國。
城關鄉副鄉長何巍峰透露,劉建新的公司生産的雜糧盒裝焦饃別具一格,填補了市場空白,僅一個單品,5個月銷售就達120萬元,成為業界一面旗幟。
“叮、叮……”談話間,劉建新的手機收到了信息。“看,有家國有銀行總部,通過國家832政採網下單,定制咱們的‘化河粉條’600公斤。”劉建新説,“目前借助網絡平臺,産品銷往北京、上海、新疆等地,銷售量直線上升。”
採訪中,劉建新一直稱自己趕上了好時代。“城關鄉黨委書記雷銳、鄉長王劍鋒等領導經常深入企業,為公司發展把脈問診,解決實際困難。公司的良性發展,得益於縣鄉領導和父老鄉親的大力支持。”劉建新表示,一定珍惜機遇,把企業做大做強,不辜負各級領導的厚愛。
帶富一方群眾
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劉建新就屬於廚師行當裏的狀元。
劉建新不僅是中國高級烹調師、中國高級營養師,而且他充分利用自己當廚師期間練就的過硬本領,嚴格選材、科學配方、精細加工,生産出自己的主打品牌,並成立了河南省劉新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生産菌菇牛肉醬、地鍋風味雞、五穀雜糧、石磨雜糧粉、香椿醬、風味大鯉魚等16個産品。
在食品加工車間,記者見到了正在忙著貼食品標簽的城關鄉陳寨村村民胡方方。胡方方以前在廣東電子廠打工,由於要照顧小孩和老人不得不返鄉就業。“不耽誤照顧家,在這裡包裝食品,開開機器,活不複雜也不累,一個月能掙三四千元。”言語中,胡方方透露著滿足。
村民付素華經營一個桃園,除打藥、除草外,也有較多空閒時間。“我有空了就來這幹一會兒,幹多少活領多少錢,離家近,方便!”付素華説。
在生産車間採訪時,記者還見到了腿部有點殘疾的脫貧戶柴新立。柴新立因事故腿部受傷,重力氣活幹不動。他在車間裏負責給産品貼標簽,一個月輕輕鬆鬆掙兩三千元,不但如期脫了貧,而且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劉建新積極發揮個人特長研發産品,同時利用網絡為産品銷售打開了新渠道。在發展産業的同時,他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疫情防控、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先後獲得商水縣道德模範、週口市創業之星等榮譽,不愧是帶動群眾致富的先進典型!”雷銳評價説。(週口日報記者 馬治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