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育種聯合攻關平臺 打通産學研用 良種攻關 以“合”為貴
種子企業不懂研發,只從事價值鏈最末端的推廣銷售工作;高校、科研院所只為發論文、評職稱,培育出的品種不符合市場需求。這個困局如何破?那就來一場良種聯合攻關吧。
8月7日,河南省農業良種聯合攻關項目高産多抗宜機收玉米種質資源創制和新品種選育與應用項目推進會召開。這個會議不同於一般的學術會議,參加者除了有高校、科研院所的行業大咖,還有最能捕捉市場風向的種子企業,中國農業大學全國首屆生物育種強基班的學生也跟著導師從北京趕來赴會。
以往的育種項目,高校和科研院所憑藉其強大的人才和技術儲備獨領風騷,良種聯合攻關項目則要求必須有企業參與,甚至是佔據主導地位。高産多抗宜機收玉米種質資源創制和新品種選育與應用聯合攻關項目由河南省現代種業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單位包括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河南農業大學、鶴壁市農科院、河南永優種業有限公司和河南省民興種業有限公司。
7家單位各有各的秘密武器。“公司係國家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在三亞、張掖、鄭州等地建立5個玉米育種試驗站,專職科研人員20多人,收集和鑒定玉米種質材料2萬餘份,在甘肅、新疆建有4萬多畝制種基地。”項目總負責人、河南省現代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麗紅介紹。
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和河南農業大學的優勢在於重要性狀挖掘、分子標記和優異種質創制;鶴壁市農科院在DH係鑒定和新品種選育方面將發揮關鍵作用;河南永優種業有限公司和河南省民興種業有限公司則主要負責新品種的推廣應用。
育種聯合攻關平臺讓科研院所和企業各取所需,實現資源和收益共享。“以前的合作模式是我們負責品種培育和審定,交給河南現代種業公司推廣。現在通過聯合攻關平臺,科研院所與市場的聯繫更加緊密,有利於我們創制出更具基礎性和原創性的種質,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反過來,企業也能借助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人員、技術和種質資源優勢,快速建立商業化的育種體系,能夠自主快速培育出新品種。”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王元東説。
通過聯合攻關,種子企業也能實現從“輸血”向“造血”的轉變。“通過與國內知名院所的合作,能夠幫助企業快速提升科研育種水準,更快地培育出適應黃淮海地區的新品種。同時也能讓更多原來以銷售為主的種子企業,向科研和生物育種延伸,打通産業鏈條,推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河南省現代種業有限公司科研負責人王棟深有感觸地説。
據了解,高産多抗宜機收玉米種質資源創制和新品種選育與應用聯合攻關項目2022年3月獲批立項,週期為4年。2022年河南省啟動實施了27個良種聯合攻關項目,種業強省建設踏入快車道。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俊忠評價説,這次河南省農業良種攻關探索構建“1個企業+1位首席科學家+N個科研單位和N個企業”的聯合攻關模式,突出了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了優勢育種團隊的支撐作用,目的是改“單兵作戰”為“集團攻堅”,有效促進“産學研用”深度融合,培養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引領發展能力。(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