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鄧高靖):8月15日,“‘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全國網絡媒體採訪活動在開封蘭考正式啟動。啟動儀式結束後,採訪團一行在蘭考進行了深入探索,了解焦裕祿的事跡,感受蘭考蝶變。
橫臥黃河故道旁的蘭考縣,飽受風沙、內澇、鹽鹼侵害,數十年前還是一片“漫天飛黃沙,遍地不生綠”的景象。現如今,這裡舊貌換新顏,泡桐如海,綠樹成蔭。
蘭考縣張莊村“幸福路” 攝影 鄧高靖
在蘭考縣焦桐廣場,有一顆泡桐樹格外高大。據了解,這顆泡桐樹是焦裕祿親手所植,當地人親切地稱呼它為“焦桐”。泡桐樹生長週期較快,成林之後,旱天能散發水分,澇天又能吸收水分,可以林糧間作,以林保糧。為了治理“三害”,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廣種泡桐。
焦裕祿親手所植的泡桐樹 攝影 鄧高靖
除了防風治沙,泡桐還是製作樂器的優質原材料。在蘭考縣堌陽鎮,一直有人用泡桐生産民族樂器。經過發展,如今該鎮已有近200家不同規模的民族樂器生産企業(作坊),年産銷各種民族樂器70萬台(把)、音板及配件産品100多萬套,年産值近20億元,帶動近萬人就業。
蘭考音樂小鎮一隅 攝影 鄧高靖
一個人 、一棵樹、一種精神、一個産業。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泡桐樹已成為蘭考的綠色銀行。莊稼戶放下鐮刀,撥起琴弦,用泡桐奏出蘭考的新時期發展樂章。
蘭考東壩頭位於黃河“銅頭鐵尾豆腐腰”的“豆腐腰”河段。8月16日上午,採訪團一行在這裡“打卡”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彎,近距離感受母親河的浩大和寬廣。
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彎 攝影 鄧高靖
回溯歷史,因為黃河的氾濫,蘭考飽受風沙、鹽鹼和內澇之害。如今,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東壩頭黃河灣風景區環境優美,已成為有名的“網紅”打卡地。
位於蘭考縣東壩頭鄉的張莊村曾是蘭考有名的大風口,自然環境惡劣,風沙鹽鹼肆虐。現如今,張莊村已然變樣,乾淨整潔的街道綠樹掩映,幸福路兩側店舖林立,紅墻青瓦煞是好看。
“夢裏張莊”庭院 攝影 鄧高靖
據悉,近年來,張莊村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建成了桐花書館、張莊戲院、黃河灣書畫院、民俗館等多元化旅遊景點。同時,該村積極開展非遺文化展演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助推鄉村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如今,張莊村年接待遊客達10萬餘人次,旅遊收入達800余萬元;引進上市公司奧吉特菌業有限公司,規模化種植食用菌,同時發展蜜瓜、對蝦養殖等特色産業,人均純收入實現了從2014年的3000元到現在15100元的飛躍,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0元到79萬元的突破。昔日大風口變為“明星村”,“夢裏張莊”闊步走上“幸福路”。
多年來,蘭考縣持續弘揚焦裕祿精神,深入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強勁,人均居民收入穩步提升。蘭考歷經數十年滄桑,如今破繭成蝶,正在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