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還綠于城 還景於民 我市中心城區全面開展拆墻透綠工作
這幾天,新鄉市民又迎來好消息:伴隨“有形”圍墻的拆除,不久的將來,一座四季常青、五彩繽紛的綠色城市將呈現在大家面前,更多的生態福利將由市民共享。
據了解,為營造高品質的綠色生態宜居環境,實現綠色資源共享,打造更多綠色城市民生福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新鄉市以“共享城市綠化成果,提升街區景觀效果”為目標,按照“轄區牽頭、單位實施,應拆盡拆、應透盡透,增綠補綠、分類實施”的原則,在中心城區實施拆墻透綠專項整治行動,並計劃于2023年4月底前,基本完成城市主要道路兩側圍墻拆墻透綠、增綠、補綠工作,有效增加公共綠地,拓寬休閒空間,提升城市品質,讓市民的生活品質得到根本提升。
“拆墻透綠不只是簡單的‘拆’,更要做好拆除圍墻以後的後半篇文章。”新鄉市城管局主要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對沿街各類公園、場館、機關、企事業單位、駐新機構和窗口服務單位等綠化基礎好、能完全開放的場所,將拆除臨街實體圍墻,不再建設透空欄杆,同時,貫徹城市更新理念,結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高水準、高標準、高品質推進設計建設工作,確保庭院綠化與沿街道路綠化景觀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真正讓綠色空間向社會開放、與市民共享。
遇到不能完全拆除圍墻的情況,將怎樣處理呢?記者了解到,新鄉市將分門別類、精心安排文化圍墻、生態綠墻、口袋公園、林蔭停車場等,同樣可以滿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據悉,對學校、醫院等不能完全開放的場所,將把實體圍墻改造為透空欄杆,在欄杆內側增加綠化帶或進行欄杆墻體綠化,栽植常春藤、紫藤、薔薇等攀援植物,形成多級錯落的立體綠化景觀。對重要機關、軍事管制區、涉密單位、歷史文化街區等確需保留實體圍墻的單位,將結合街區特色和有關要求,打造文化圍墻或生態綠墻。對沿街商業廣場將因地制宜,適當增加樹木、園林小品和遊憩設施,打造口袋公園或小微綠地;對有條件的沿街停車場,將補種樹冠高大的喬木,適當增加地被植物,改造為林蔭停車場。
按照新鄉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22年9月底前,全市將拆墻透綠86處。截至目前,牧野區已拆除圍擋、實體墻11處,共計4100米,建設透空欄杆710米、花墻100米,增綠8600平方米。紅旗區已完成拆墻透綠12處,總長度1926米。高新區共拆除違建約4.1萬平方米,圍擋及圍墻3500米,新增綠化面積6萬平方米。衛濱區已在人民西路新建街頭遊園1700平方米,在華蘭大道沿線公共綠地缺株補植1100平方米,拆除西環路兩側建築圍擋,建設長850米、寬20米的小微綠地。(新鄉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海玲 見習記者 王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