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數字鄉村”再塑農村生活之美(十大戰略 深度看)
一根“線”彌合城鄉“數字鴻溝”,一張“網”織出“數字鄉村”之美。鄉村振興,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的現代化,離不開數字技術在農村的普惠發展。
河南省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上,持續加大農村地區網絡建設力度,統籌實施農村5G和4G網絡覆蓋、光纖寬頻網絡覆蓋、電信普遍服務、網絡提速提質、網絡信息惠民等工程,推動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促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讓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紅利。
豐收蘊藏的“數字密碼”
在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在洛陽市汝陽縣舉辦的“信息消費助力鄉村振興”區縣行啟動儀式上,當地“甜瓜小鎮”的數字化成果贏得了與會者的點讚。
該縣小店鎮有“甜瓜小鎮”的美譽。如今,這裡的瓜農種瓜不靠經驗靠數據,洛陽移動在這裡建設了兩個5G基站,量身打造了智慧農業數字平臺,實現了農業氣象監測、大棚環境監測、測土配方、遠程視頻監控、産品溯源等一系列智慧農業管理功能。
“以前我們是靠經驗預測瓜果的長勢,可能會出現誤判。現在靠數據實時監測,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和良品率……”種植大戶馬明盼説起這套新裝的“智慧管家”難掩興奮。
相比“甜瓜小鎮”,開封市尉氏縣張市鎮沈家村高標準農田裏蘊藏著更多的“數字密碼”。沈家村黨支部書記石長鎖説,沈家村建設的5G智慧農業雲平臺,實現了智慧灌溉、土壤墑情監測、苗情蟲害監測、氣象災害預警等多個數字化應用,農戶通過手機即可實時了解小麥生長情況,還可以通過AI智慧模擬土壤墑情、蟲害發生和氣象發展趨勢。
數字農田能有多大效益?尉氏縣農業部門算了一筆賬,根據首批近萬畝高標準農田效益分析:畝均糧食産量提升30%,每畝人工費下降55%,畝均收入提升近一倍,還可有效避免過度使用農藥、化肥、灌溉水等。
2022年前7個月,河南省信息通信業累計完成農村地區網絡建設投入44.3億元,同比增長31.8%。在數字化的加持下,手機正在成為“新農具”,數據正在成為“新農資”,直播正在成為“新農活”,智慧農業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更多可能。
打造鄉村振興“數字引擎”
數字化鄉村,還為農村治理提供了新路徑。通過數字鄉村治理平臺,平安鄉村建設、疫情防控、村容村貌管理等各種功能都搬上了互聯網,村民有訴求、建議,也能隨時隨地線上呈現、實時處理,有效改善了鄉村居民的生活品質。
走進鄭州滎陽市汜水鎮南屯村村委會,通過村裏新建的數字鄉村一體化指揮平臺,村情村貌、生態環境、産業資源、社會綜治等均可“一屏”觀看。
“我們將5G、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應用到數字南屯建設中,目前已在智慧黨建、智慧農業、智慧文旅、智慧燈桿、一戶一碼等方面實現了數字化應用。”村黨支部委員張巍巍説。
在不遠的廣武鎮張莊村,村幹部張希介紹,目前村裏不僅建有4G、5G基站,還同步開展了傳輸光纜入地、光纖入戶改造工作,家家戶戶都可以高速上網。
“有了高品質的通信網絡,我們為村裏量身打造了數字平臺,包括TV、手機、PC、觸摸一體機、雲廣播等多種信息化載體,多渠道為村民提供黨建、安防、農産品種植銷售等信息。”鄭州移動公司政企部主管韓飛説,以數字安防系統為例,通過在村主幹道上安裝智慧攝像頭,實時回傳監控信息,出現異常情況後臺會自動報警提醒前去處理。
2022年以來,僅河南信息通信行業大力推進的農業農村數字化應用項目就有69個,涉及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文旅、鄉村治理和應急管理等多個領域,努力打造一批數字鄉村應用標杆項目,讓“數字鄉村”更好服務於鄉村振興戰略,再塑農村生活之“美”。(河南日報記者 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