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鄉村振興在行動 | 河南鎮平:多彩錦鯉雲端遊 産業鋪就強村路
新華網鄭州9月19日電(谷婷婷 王曉飛)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地處伏牛山南麓,這裡既不臨海又不靠湖,卻探索出了一條以水為媒、依水興業的特色發展之路。
鎮平縣侯集鎮長彥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王曉飛 攝
仲秋時節,走進河南省鎮平縣侯集鎮長彥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一塊塊魚塘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一尾尾五顏六色的錦鯉擺動著魚尾,悠然覓食。“基地現有養殖水面1000多畝,魚類300多個品種,很受市場歡迎,這些魚都是論個賣,不愁銷路……”該公司總經理李長彥説。
鎮平縣侯集鎮長彥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員工正在按照錦鯉品相進行分級(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王曉飛 攝
侯集鎮的觀賞魚産業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初,村民們養殖的都是本地金魚,也不成規模,2005年以後,在政府的支持下,當地村民開始通過土地流轉擴大觀賞魚養殖規模,不斷引進國外優質錦鯉品種並積極培育本地特色雜交魚,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侯集鎮的觀賞魚種類越來越多、市場越做越大。截至目前,侯集鎮觀賞魚養殖水面達1萬餘畝,年産觀賞魚5億尾以上,年産值超4.6億元。
鎮平縣侯集鎮長彥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魚塘內的錦鯉。新華網發(王克偉 攝)
“寶寶們,看看這條‘泰獅’,品相多好……”“包郵,喜歡的加個關注”,在侯集鎮譚寨村,村民姜柯正在電商平臺做直播。“我的店舖主要經營金魚,受季節影響,收入也不固定,高的時候月收入能有近萬元。”姜柯説。
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侯集鎮乘著電子商務的東風,引進第三方機構,打破傳統的門店銷售模式,通過建強一支電商隊伍、培育一個孵化基地、打通一個物流渠道等方式,大力發展觀賞魚線上銷售,鼓勵群眾經營網店。
鎮平縣侯集鎮譚寨村,村民姜柯正在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進行銷售。新華網發(王克偉 攝)
“我們做電商、開直播,通過各個平臺往外銷售,每天都能賣出不少。”李長彥説,通過電商平臺直播,他們基地每天發往全國各地的快遞就有1萬多件。
通過電商銷售平臺的加持,小錦鯉“坐”上電商快車,“遊”出富民大産業,侯集鎮的觀賞魚越“遊”越遠,觀賞魚養殖已成為農戶積極參與、政府大力支持的支柱産業和富民産業。
鎮平縣侯集鎮長彥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員工正在按照錦鯉品相進行分級。新華網發(王克偉 攝)
據侯集鎮副鎮長羅文保介紹,依託傳統養殖業優勢,侯集鎮大力發展觀賞魚經濟,探索出“産業園+電商+農戶”的發展模式,打造出一條完整的産業鏈。
“截至目前,全鎮累計培訓3000余人,培育電商帶頭人126人,開設網上店舖526家,觀賞魚電商從業人員4160人,累計實現網上銷售突破3.1億元。”羅文保説。
同樣是與水結緣,鎮平縣楊營鎮卻走出了一條新型農業現代化之路。
在該鎮稻蝦産業示範園的稻田裏,碧綠的水稻長勢喜人;田壟間,鴕鳥悠閒穿梭;水渠中,成群的白鵝自在覓食;拉起的地籠裏,一隻只小龍蝦“張牙舞爪”……
鎮平縣楊營鎮稻蝦産業示範園,工作人員正在查看地籠裏的小龍蝦。新華網發(王克偉 攝)
“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漁雙贏、生態高效”的經濟生態協調發展模式是楊營鎮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小龍蝦在稻田裏活動,不僅可以為稻田除草、松土,其排泄物還是稻子的天然肥料,産出的稻穀品質高、無公害。”楊營鎮黨委副書記趙德鋒説,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促進土地生態恢復,實現了生態安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綜合效益。
據趙德鋒介紹,2022年,楊營鎮的郭營、林寨、沙家、白莊、尹營等五個村級合作社進行聯合,利用流轉的千畝耕地,以村合作社入股的方式成立股份制企業,實行跨村聯建,發展稻蝦綜合種養産業,既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又帶動群眾就近務工增收。
鎮平縣楊營鎮稻蝦産業示範園,工作人員展示捕撈上來的小龍蝦。新華網發(王克偉 攝)
“五個村級合作社法人均為股東,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將不同村的資金、資源、人力要素進行優化整合,為周邊群眾提供就業崗位,以分紅等形式保障所在村集體經濟持續增長。”趙德鋒説,目前園區裏的水稻和小龍蝦長勢良好,小龍蝦單個體重已達到24克,預計水稻畝産能達到1300斤,畝均收益達4500元左右。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關鍵。近年來,鎮平縣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堅持“三産融合”,以更加開闊的思路、更加務實的作風,邁步在鄉村振興的快車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