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近日,“讓世界‘中意’中國——中醫藥文化傳承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南陽市淅川縣,實地感受淅川發展中藥産業、惠及渠首人民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淅川縣致力打造中藥産業新業態,中藥産業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輻射帶動了中藥材關聯産業聯動發展。截至目前,淅川培育中藥材種植企業、合作社、大戶等經營實體80余家,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5個,初步形成“佈局科學化、種植規範化、生産現代化、産品高端化、企業品牌化”的現代中藥産業集群。
為創新發展中藥材産業,淅川縣整合、創新工作載體,把中藥材産業發展與該縣“十四五”規劃、醫改及中醫藥示範縣創建活動緊密結合,搶抓機遇,對接國家戰略,積極謀劃建設中藥産業園,致力打造中藥材産業新業態,産業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
河南福森藥業有限公司質檢人員對留樣産品進行檢測 攝影 王小軍
“雙黃連是金銀花、黃芪、連翹這‘一君二臣’組成的,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而金銀花在含苞待放的時期採摘才能發揮更優的藥效。”河南福森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向東介紹説,為了從源頭控制雙黃連系列産品主要中藥材原料金銀花的品質,該公司投資8000余萬元,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淅川縣發展農戶種植金銀花2萬餘畝。
淅川地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屬南北氣候過渡帶,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分明,物産植被茂盛,中藥材資源豐富,是巍巍伏牛山天然藥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中醫藥産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盛開的金銀花 攝影 王小軍
淅川縣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和有利的氣候環境,推動中藥材生産走向種植生態化、産品品牌化和管理制度化發展之路,建成了金銀花示範化種植基地、黃姜種植基地、杜仲種植基地、艾草種植基地等一批有品質、有規模、有效益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截至目前,該縣中藥材種植品種達62個,已連片發展金銀花、柴胡、丹參、迷迭香、黃姜、艾草、牡丹等20余個市場潛力較大的中藥材品種,種植面積達10萬餘畝。
淅川縣堅持以道地藥材生産技術的集成創新為支撐,加大種植、種苗、繁育的力度,科學種植、精耕細作、精細管理,從源頭上保證優質藥材的生産,既保證了中藥産業的原料供應,又發展了地方特色經濟,增加了群眾收入。(文 王小軍 王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