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來源:央廣網  |  2022-10-11 09:51:48

  編者按:“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胸懷“國之大者”,踔厲奮發,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在中華大地不斷涌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變為現實。為立體展現各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大時代》系列主題報道,邀您和我們一起走進城市深處,感受十年巨變,看各地不負偉大時代、築夢追夢繪就的壯美畫卷。

  央廣網鄭州10月10日消息 “從模倣、跟隨到引領,作為一名親歷者和參與者,我感到很欣慰。”劉付營是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煤機”)一位有著30多年工齡的“老科技工作者”。他見證了鄭煤機的成長與鄭州市的發展,直言:“脫胎換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到河南考察、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寄予河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的殷切期望。

  牢記囑託,砥礪奮進。鄭州以“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為總目標,奮力打造國家創新高地、先進製造業高地、開放高地、人才高地,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提質進位。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航拍鄭州東區CBD城市風光(央廣網發 石耀臣 攝)

  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鄭州經濟“體格”在強健、“韌性”在增強。2012年至2021年,鄭州地區生産總值從5547億元增長到12691億元,實現了“經濟總量破萬億、常住人口破千萬、人均GDP破十萬”的三大跨越。

  今天,古老的商都從歲月長河中走來,以嶄新的模樣走進鄭州市民的生活。

  讓文物“活”起來 3600年曆史古都遺址煥新姿

  清涼的秋日,鄭州商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商代城墻旁、茵茵綠草間,市民享受舒心休閒時光的畫面成為綠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看到眼前情景,歷史文化學者閻鐵成介紹道,“曾經蓋滿民房的城墻,經過十幾年一輪又一輪的改造,完成了美麗‘蝶變’,鄭州真正地做到了‘還歷史文化遺産以尊嚴’。這片有著3600多年曆史的古遺址在今天煥發了新的光彩!”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鄭州商代城墻已屹立3600多年(央廣網發 王羿 攝)

  2016年以來,鄭州積極探索實踐大遺址保護新模式,以商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契機,政府主導徵遷安置和片區規劃,帶動遺址周邊環境提升和産業升級,全面提速遺址保護及歷史文化片區建設,讓文化遺産保護成果真正惠及於民。

  “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清晨時分,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東大街街道居民李蘭坐在商都遺址公園的座椅上,愜意地舒展著雙腿。旁邊的小路上,花草點綴,居民三五成群,散步聊天。

  玄鳥廣場、青銅模範廣場、漢白玉文化墻……遺址公園內,濃郁的商都文化元素與四季特色植被景觀相互輝映。

  李蘭打心眼裏滿意,“現在的東大街路更寬了,景更美了,文化氛圍更濃郁了,生活更便利了。”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央廣網發 劉博聞 攝)

  在距離商都遺址50多公里的鞏義市河洛鎮雙槐樹村南的高地上,總面積達117萬平方米的雙槐樹遺址被發現于黃河與伊洛河交匯處。站在遺址上,向北眺望,只見黃河浩渺,岸邊田地裏的玉米已經收割完畢。

  “5300年前雙槐樹遺址的先民應該是身著絲綢,懂得天文並把天文用於農耕生産,在當時處於一個高度文明的模式。”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雙槐樹遺址發掘項目執行領隊汪旭介紹説。

  汪旭用寥寥數語生動“描繪”雙槐樹遺址先民生産生活方式的背後,凝聚著像他一樣數年如一日,堅守在遺址考古發掘一線的考古工作者們的汗水與努力。

  自2013年立項,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雙槐樹遺址展開了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經過考古人員多年的不懈努力,雙槐樹遺址發掘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獲得一大批實物資料。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鞏義雙槐樹遺址(央廣網發 王克偉 攝)

  憑藉諸多耀眼的新發現,雙槐樹遺址先後入圍“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百年百大考古發現”,被考古專家譽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如何讓陳列在廣闊大地的遺産“活”起來?

  2017年開始,鄭州全面開展生態保遺工程,推進古遺址保護利用與城市發展共榮共生。“地下氣象萬千,地上綠樹蔥蘢”的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正逐漸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優選。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用3D列印技術復原的商代城墻(央廣網記者 彭華 攝)

  “4D影廳、3D列印的古城墻……為清晰闡釋鄭州早商文明,我們在擴充實物展品的同時,努力創新博物館展陳形式,讓歷史‘活’起來,讓文化‘活’起來。”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院長馬玉鵬説,遊客在此可實現遊園逛館無縫銜接,多角度感悟千年商都的文化內涵。

  行走在鄭州的街道上,總能發現一些特別的文化元素:在東大街,甲骨文被刻在地上,行人可以一邊行走,一邊感受文字的演變過程;在管城街,“衙署文化”隨處可見;在商城路,商都遺址出土的“鼎”等文物與市民近在咫尺……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等公園的建設,是鄭州近年來黃河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舉措。漫步在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市民可以沿著棧道,走近黃河,更好地感受黃河。作為黃河鄭州段生態保護核心區,通過生態修復、廊道建設,這裡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鄭州黃河航拍(央廣網發 鄭州市委網信辦供圖)

  近年來,鄭州還深入推進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行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與豐富內涵。

  今天,“行走鄭州·讀懂最早中國”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山·河·祖·國”文化標識的擦亮與黃河文化月活動的持續舉辦,讓鄭州的城市文化IP更閃亮。

  向創新要未來 從跟跑到領跑崛起科技之城

  “我們選擇在條件比較複雜的地方開始嘗試。”劉付營説。2019年,劉付營及團隊開始了成套化智慧綜採設備的探索與研發。

  平煤二礦的煤層薄、地質複雜,劉付營與團隊決定將這塊“硬骨頭”當作“試腳石”,“如果最複雜的問題我們都能解決,那麼相對簡單的情況我們一定能夠應對。”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鄭煤機集團煤機板塊總經理助理劉付營見證鄭煤機的成長與發展(央廣網發 趙夢陽 攝)

  受薄煤層地質的影響,平煤二礦原有的裝採設備會造成高採石量、高成本等問題。如何在保證採煤機功率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減小機身的厚度與高度?劉付營説:“僅僅是針對採煤機的電機,我們就提出了‘減小直徑、增加長度’和‘使用多臺小型電機’兩種解決方案。”

  2020年,鄭煤機自主研發的全國首套成套化智慧綜採設備在平煤二礦成功投用,不僅為該礦釋放千余萬噸薄煤層儲量,延長了礦井服務年限,還實現了我國由單一廠家提供成套化智慧綜採裝備“零”的突破。

  成套化智慧綜採裝備的成功應用是鄭煤機堅持自主創新、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的真實寫照。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鄭煤機高端綜採裝備(央廣網發 鄭煤機供圖)

  如今,鄭煤機液壓支架總産量世界排名第一、智慧採礦裝備業界領先。

  如果説“鄭煤機”邁出了鄭州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鏗鏘步伐,那麼人工智能則為鄭州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在鄭州東站西廣場,記者見到了由鄭州一家智慧機器人公司研發的城市管養機器人,這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演算法全部自研、零部件全部國産的城市管養機器人。

  “我從小在鄭州長大,是‘老鄭州人’。”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林傑稱。本科畢業後,林傑出國攻讀碩士。但他的心中始終都有解不開的“家鄉情結”。“多年來,就算飛得再高、再遠,我一直葆有遊子的情懷,沒有一刻不記挂著家鄉。”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林傑介紹正在研發中的採樣機器人(央廣網發 王克偉 攝)

  2019年12月,林傑回到鄭州,“從決定落地中原科技城那一刻起,自己和團隊已經將回報桑梓作為創業的目標之一。”2020年5月,他們創辦的集研發、設計、生産和銷售于一體的企業正式運營,成為中原科技城首批簽約入駐企業。

  創新發展,人才是關鍵。近年來,鄭州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行動,加快打造國家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2020年9月15日,中原科技城掛牌正式成立。兩年來,中原科技城聚焦頭部企業、大院名所等,加大雙招雙引力度,累計招引領軍項目234個,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2000余名,創新環境大幅改善,形成了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_fororder_654

中原龍子湖智慧島(央廣網發 張文舉 攝)

  重大項目遍地開花,各類人才彬彬濟濟,這些都成了推動鄭州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與新活力:2022年上半年,鄭州第二産業增速達5%,居GDP20強城市第4位。

  如今的鄭州,河南省科學院、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三合一”融合發展,嵩山實驗室、黃河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和一批批中試基地、産業研究院相繼掛牌運營,科技創新已成為賦能鄭州高品質發展的主旋律、最強音。

  優化營商環境 暢通空鐵聯運經濟活水

  “當時這還是一個村莊,附近都是農田。”在位於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鄭州航空港實驗區”)某電源器件生産公司的項目工地上,公司董事長張留民説。

  為加快鄭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批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全國首個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正式啟航。

  為什麼將公司落戶在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張留民毫不猶豫地回答:“這裡的企業服務精準又高效。”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張留民(左二)在電源器件生産項目建設現場(央廣網發 殷吉星 攝)

  2014年,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建立“首席服務官”制度,每個重點項目交由一位副處級領導負責,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方式,開展精準服務,幫助協調企業解決項目在建設、運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作為企業的“首席服務官”,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經濟發展局(統計局)副局長李軍積極與各部門協調,幫助張留民企業解決了項目建設初期通水、通電、通路等方面的難題,確保項目順利落地。

  優化營商環境是城市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之舉。在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以下簡稱“鄭州片區”)綜合服務中心,辦事大廳人來人往。在這裡,前臺工作人員綜合受理各項事務,商事登記、稅務申報等實現“一窗口受理”,搭建了商事簡便、一網通辦、一次辦妥的綜合政務服務體系。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綜合服務中心(央廣網發 劉猛猛 攝)

  2021年11月30日,一列載有100TEU(國際標準箱單位)貨物的中歐班列駛出鄭州鐵路口岸圃田站,這趟由本地一家多式聯運公司組織開行的班列,通過鐵路、海運兩種運輸方式,駛向土耳其,豐富了國際多式聯運線路。

  “‘空陸網海’四條絲路開放平臺的搭建、高效的辦事服務,是我們選擇入駐鄭州片區的主要原因。”該公司董事長栗亞冰説。

  “不沿邊,不靠海,沒有優越的對外開放條件”是鄭州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背景。鄭州市商務局黨組成員、自貿區鄭州片區管委會副主任朱召龍介紹,鄭州片區通過發揮制度創新先行先試優勢,持續推進跨境電商系統集成化創新,探索出25項制度創新成果,拓展開放空間,讓鄭州從內陸城市走向開放前沿。

  2021年,鄭州市進出口總額超過5892億元,同比增長19.1%,在全省佔比超過七成,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5位。

  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和鄭州片區只是鄭州營商環境優化的一個縮影。

  “伴隨著營商環境的全方位改善,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為鄭州加快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中共河南省委諮詢組研究員張佔倉説。

  十年間,鄭州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上,實現了歷史性躍升,通道樞紐、口岸平臺聯通世界。

  2022年5月31日,位於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鄭州南站更名為鄭州航空港站。該車站共設16座站臺32條到發線,是河南“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和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網的重要樞紐站。

  “鄭州航空港站的開通運營,以高鐵站為引擎的城市資源,將在鄭州航空港區加速匯集。航空港站還將與鄭州機場聯袂構成空鐵雙核驅動的優越格局,有力支撐河南省乃至整個中部地區崛起。”鄭州航空港站黨支部書記孫學強説。

【大時代】鄭州:生態激活古都遺址煥新姿 創新賦能樞紐強港通世界

上圖為2020年正在建設中的鄭州航空港站,下圖為2022年已投入使用的鄭州航空港站(央廣網發 劉暢 攝)

  “今天的鄭州,不僅以全國八大古都之一的商都文化底蘊深厚而著稱,也以鄭州國際航空樞紐帶動的開放發展高地讓人自豪,更以綠樹成蔭、花開滿城的優美環境讓我們驕傲。”張佔倉説,鄭州近些年的快速發展引人矚目,經濟發展上正蓄勢增能,相信在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大潮中,鄭州未來的發展一定更加出彩。

  行走鄭州,一幅幅秀美的城市畫卷正徐徐展開;點點滴滴,俱是這座城市躍動的活力足跡。今天,開放發展已成為鄭州的鮮明標識,一顆顆活力創新的種子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百家讀城:

見“鄭”國際范

□ 齊雲霞

  秋日的清晨,步行越過文化路,又到紅專路。這條上班的路,走了無數次,但每次只要走到這裡,都會心生歡喜,只因為路邊紅墻上的畫不僅色彩繽紛,而且那花朵、綠葉、絲瓜不只是畫在墻上,仿佛原本就和紅墻裏的人家種植的攀援在墻上一樣。

  我拍了墻上的畫和墻內伸出來的枝蔓,然後發在朋友圈,併為此條命名為“愛上鄭州”。連我自己都記不清這是第幾條在朋友圈發佈“愛上鄭州”系列了。北龍湖的夕陽、東風渠的垂柳、黃河濕地公園的白茅、紙的時代書店裏的潺潺流水聲……這些微小而確定的幸福,都能成為我“愛上鄭州”的理由。

  因為職業的特殊原因,我在全國各地擁有大量的讀者,他們讀著我寫在鄭州的文字,對鄭州充滿嚮往,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沒有到過鄭州,但他們都會唱那句:關於鄭州我想的全是你……

  今年“十一”前,我開了場直播,主題是“遠方”,我在鄭州説起遠方的城市,他們卻在遠方的城市説起鄭州。話題逐漸變成了“我在鄭州的美好生活”。説起鄭州這些年的變化,我無法一一説出鄭州全部的好,但我説到每一處都充滿了感情,好像在向他們説起的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家——

  我們説起近年來頻頻登上熱搜的河南博物院。用創新的形式和匠心讓傳統文化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充分展示了中原文化魅力,進一步推動了河南文旅産業從資源時代進入品牌時代。

  我們説起鄭州這些年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成為了黑鸛、白鷺、大鴇等數以萬計的珍稀野生水鳥的重要棲息地或越冬地,北龍湖濕地公園也引來了疣鼻天鵝的安家和繁衍生息,還有象湖、蝶湖、雙鶴湖、天健湖、西流湖等分佈于城市東西南北的湖景公園,以及賈魯河、東風渠、七里河、金水河、索須河等河道的升級改造,無不讓人置身於其中生出“生活在這座城市真是讓人幸福”的感嘆。

  我們説起鄭州這些年對城市的交通進行的提速升級。立交橋、高架橋縱橫交錯,“大四環”來了,“米”字形高鐵網“成”了,讓每一個來過鄭州或生活在鄭州的人都充分感受到了便利的交通為這座城市開啟的騰飛之路。

  我們還説起鄭州這些年在城市規劃上不遺餘力地投入和建設。高樓大廈林立的天際線和夜景越來越漂亮、高品質生活圈和活躍商圈越來越多,除了這些,鄭州還在不斷“超越”:由省會城市躍升至國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新一線城市,躋身全球經濟競爭力城市100強、全國最高等級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鄭龍頭”“鄭中心”“國際鄭”“設計之都”成了這座城市新代名詞……

  直播中互動留言越來越多:“如果説有詩與遠方,那一定是鄭州”“又是想去鄭州的一天”……

  下班回家的路上,已是華燈初上,想到我已在鄭州生活好多年,見證了鄭州的變遷,鄭州也包容了我的成長,不由得再次涌起了莫名的幸福感。

  (作者係河南籍作家、《哲思》雜誌總編輯)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製:伍剛 夏淩雲

  統籌:陶玉德

  記者:彭華 夏莎

  編審:韓曉余 安琪

  視頻:王勇生 趙夢陽 韓姍姍 劉猛猛

編輯:張雨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echatIMG11040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