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廣大幹部群眾:做新時代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
來源:安陽日報  |  2022-10-27 16:43:37

  原標題:做新時代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推動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安陽:做新時代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_fororder__45230001

紅旗渠景區青年員工正在排演舞蹈《紅旗渠頌》 (張萬強 攝)

  黃鍾大呂般的褒揚激蕩著紅旗渠水,激勵著洹河上下為中國式現代化而奮鬥的人民。10月24日晚和25日晚,央視《國家記憶》欄目播出專題片《根脈》之《紅旗渠精神》,在安陽市引起強烈反響。

  “黨和國家把紅旗渠精神上升到民族精神的高度,讓我深感榮幸,也備受鼓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是我們的傳家寶,我不能滿足於過去的榮譽,要在新時代講好紅旗渠故事,不遺餘力為建設美好家園做貢獻。”紅旗渠特等勞模張買江在觀看節目後深情地説。

  10月25日下午,紅旗渠青年洞前,一群青年員工正在排演舞蹈《紅旗渠頌》,遊客報以陣陣熱烈掌聲。這個節目是景區青年員工受到央視專題片《紅旗渠精神》的啟發後排演的。

  “紅旗渠精神已成為我們整個國家和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做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實踐者、發展者,永葆紅旗渠精神的青春與活力!”紅旗渠風景區講解員郭芳芳熱情似火。

  人人堅守紅旗渠,人人會講紅旗渠故事,人人感悟紅旗渠精神,人人爭做紅旗渠精神的守護者,在紅旗渠風景區已蔚然成風。

  “做新時代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這鏗鏘的聲音響徹安陽大地。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領導林縣人民歷時十個春秋書寫的一部黨同人民群眾血脈相連的不朽史詩,是“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生動詮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這次中央電視臺在《國家記憶》欄目《根脈》系列專題片中播出《紅旗渠精神》,帶著大家重溫這段歷史,深挖精神內涵,讓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10月26日,安陽市文廣體旅局召開專題會議,組織全局黨員幹部開展討論。大家紛紛表示,要結合新時代新要求,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爭做新時代標兵。

  紅旗渠精神永不過時,歷久彌新。它以蓬勃的生命力和向心力感召著無數莘莘學子。

  安陽工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20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石海洋來自平頂山。在學校組織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團學骨幹培訓班上,他不止一次聽過紅旗渠的故事。為了感受“世界第八大奇跡”的震撼,他利用課餘時間專程到紅旗渠參觀學習,身臨其境聆聽那段歷史故事。

  “當我踏上紅旗渠,用鏡頭記錄下那一渠清水,用心感受那一段往事,真切地體會到了林縣人民修渠之難,理解了共産黨人為民造福的初心。這次觀看《國家記憶》欄目的專題片,我對紅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紅旗渠精神是一種力量,它告訴我們,只要敢於擔當、敢於拼搏,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解決不了的問題、幹不成的事業。今年5月,我光榮地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我會傳承共産黨人這份責任和擔當,做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實踐者。”石海洋説。

  洹河奔流,記錄著洹河兒女的奮鬥歷程。《根脈》高歌紅旗渠精神,激勵著洹河兒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27歲的張陳豪在安陽市一家新型汽車製造廠工作。看完節目後,他感慨地説:“身為安陽人,從小聽紅旗渠的故事。老一輩勞動者用身上的印記告訴我們什麼是奮鬥精神,我覺得這種時代印記同樣適用於年輕人,用科技創造未來,用拼搏創新的鑽研精神講述屬於我們這一代的勞動故事。”

  “文藝工作者要創作文藝精品,《根脈》中的歷史鏡頭和事件參與者的講述給我未來創作帶來很大啟發。”安陽市藝術研究所青年編劇藺然説。

  藺然是《國家記憶》的忠實觀眾。作為一名青年編劇,她參與創作了許多講述安陽故事的小品、小戲,能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將紅旗渠精神搬上舞臺一直是她的夢想。這次節目專題對紅旗渠精神進行講述,她不僅觀看了直播,還將回放連結發在了工作群。

  紅旗渠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閃耀著歷久彌新的時代光芒。新時代新征程,安陽人民將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踔厲奮發、篤定前行,用實幹詮釋初心,以奮鬥成就未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上闊步前行、一往無前!(安陽日報記者 劉劍昆 李婧瑜)

編輯:張雨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echatIMG11040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