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文明的密碼 河南考古譜寫中華文明探源新篇章
來源:河南日報  |  2022-11-10 09:39:49

  原標題:河南考古譜寫中華文明探源新篇章

  11月9日,因疫情防控封閉多時的平頂山葉縣余莊遺址考古工地恢復了繁忙景象,在發掘出龍山文化時期高等級墓葬之後,考古工作者又開始了新的探索。與他們一樣,趁著秋末冬初田野考古的有利時期,散佈于全省各地的河南考古人都在持續探尋文明的密碼。

  河南是華夏文明形成和發展的中心,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關鍵地區,在中華文明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長期佔據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地位。作為文化大省、文物大省、考古強省,河南考古用一系列的大發現實證了河南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核心地位,展現了河南考古的責任與擔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是河南省考古的中堅力量,多年來,參與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夏文化研究等重大學術研究課題,取得了許多重大發現和重要成果,先後有27個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0個項目獲得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品質獎,1個境外項目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人類起源研究方面,在靈井“許昌人”遺址發現“許昌人”頭蓋骨化石之後,又在魯山仙人洞遺址取得重大發現,出土了人類頭骨化石殘塊和數十枚人類牙齒。對魯山仙人洞遺址兩件人類頭骨殘塊所做的初步年齡測定得出分別距今3.2萬年、1.2萬年的數據。該遺址出土的人類化石及相關材料為研究中國—東亞早期現代人群的演化過程和特點,解決有關現代人起源與演化的相關爭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和信息。

  中原地區文明起源方面,南陽黃山遺址的重大發現獲評2021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考古發掘證實,黃山遺址是一處年代跨越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製作特徵鮮明的中心性聚落遺址,是南陽盆地中面積最大、遺跡規格最高、內涵豐富的一處遺址,反映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基本特點,為探討豫西南地區社會複雜化和文明化進程提供了關鍵材料。

  國家形成與初步發展研究方面,禹州瓦店遺址不斷有新發現。瓦店遺址是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選定的重要遺址。通過調查和大規模的考古鑽探,發現瓦店遺址由西北臺地和東南臺地兩部分組成,西北臺地發現王灣三期文化晚期大型環壕,並在環壕範圍內中部發現兩處呈東、西相對分佈的同時期大型建築基址。瓦店遺址的發掘為探索研究潁河流域的龍山文化、夏商文化等課題提供了一批新的資料。

  隋唐宋元明時期繁榮與多彩生活方面考古發現不斷,2022年9月,開封宋代州橋重見天日的新聞引起轟動。開封州橋是開封城市中軸線跨越隋唐大運河的地標性建築,也是大運河汴河段上一座重要的古橋梁。從2018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州橋遺址進行持續發掘。截至目前,州橋遺址共完成發掘面積4400平方米,發現各類遺存遺跡117處。東側探方中大運河(汴河)故道遺存特徵明顯,唐宋至明清時期地層清晰。西側探方中,宋代堤岸石雕祥瑞壁畫保存較好;明代州橋結構基本完整,青石鋪築橋面,磚砌拱券。尤其是北宋時期的巨幅石雕祥瑞壁畫,不僅印證了《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北宋時期體量最大的石刻壁畫,填補了北宋藝術史的空白。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介紹,除了上述遺址外,澠池仰韶村遺址、靈寶北陽平遺址、靈寶城煙遺址、登封王城崗遺址、新密古城寨遺址、淮陽平糧臺遺址、鞏義稍柴遺址、鄭州小雙橋遺址、鶴壁辛村遺址等一批重點遺址的發掘與研究也在進行中。(河南日報記者 張體義)

編輯:鄧高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echatIMG11040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