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事不避難中勇毅求成——河南省2022年財政工作綜述
2022年,河南省財政系統在事不避難中勇毅求成,積極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有效保障基層“三保”,有力保障河南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實施。翻開2022年全省財政收支“賬本”,一目了然。
一頁是“加法”——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644.6億元,增長8.8%;科技創新、産業升級、鄉村振興、綠色低碳等支出增加。
一頁是“減法”——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261.6億元,下降2.1%,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7.3%;全年累計“退減免緩”稅費1323.5億元,資金規模之大、受益範圍之廣前所未有。
收與支的安排,加與減的變化,傳遞出溫暖人心的民生關懷,也透露出經濟發展的重要信息。
一個個數據折射出河南省財政系統堅持“緊日子保基本、調結構保戰略”,政策靠前發力、更加精準、更可持續,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撬動作用,為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堅實財力保障。
靠前發力 穩住經濟大盤
2023年首個工作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首場新聞發佈會,傳遞出振奮人心的好消息:2022年河南省經濟總量有望躍上6萬億元新臺階,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面高於全國、排名大幅前移。“飄紅”的數據背後,離不開河南省財政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把穩增長放在各項工作突出位置,釋放政策紅利,“真金白銀”直達企業,“放水養魚”涵養財源,有力提升發展底氣和信心。
減稅降費“套餐”分量足。積極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全年累計“退減免緩”稅費1323.5億元,其中留抵退稅983.5億元,惠及企業4.8萬戶,規模居全國第一方陣、中部六省第一位。
對衝疫情“暖心”舉措多。一方面防控並減輕疫情影響,河南全省安排疫情防控資金239.4億元,支持患者救治、核酸採樣屋配置、移動核酸檢測車購置、醫務人員工作補助等政策有效落實,又擠出80億元補助資金,幫助因疫困難群眾和基層政府渡過難關。另一方面,全力加快復工復産,實施規上工業企業滿負荷生産財政激勵政策,5.8億元獎勵資金首次直接撥付至4043家企業;國有房屋租金減免延期擴圍、應減盡減、免申即享,全省共減免租金14.8億元,惠及市場主體2.8萬戶。
企業融資有門路。積極運用中小微企業應急週轉資金池、省級融資擔保代償補償資金池、政府採購合同融資等“五個方案”,全年為4800余家中小微企業實際融資631.2億元,助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出臺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貸款貼息政策,引導金融機構與企業簽訂貸款合同59.9億元,支持擴大製造業市場需求。
政府投資有力度。全年發行新增專項債券2480億元,政府投資基金和PPP模式累計撬動社會資本超1.2萬億元,省管金融企業累計投放資金超1萬億元,支持“三個一批”等重大項目早開工、快投産。
握指成拳 保障“十大戰略”
沒有“十大戰略”這個“四梁八柱”,現代化河南的大廈就無從立起。河南省財政合理運用政策工具,重心不轉移、頻道不更換,預算安排有力有效,保障河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強力支持科技創新,“第一動力”澎湃發力。河南省科技支出411.1億元,增長24.9%,高出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幅16.1個百分點,其中省本級科技支出85.9億元,增長40.1%。在新型研發機構實施“放權限、四自主”經費改革,進一步優化科研生態。推動組建河南創新投資集團,舉辦首屆創新投資大會,“科技貸”全年為710家(次)科技型企業融資44.5億元,不斷積蓄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支持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從“製造”到“智造”轉型。統籌資金73.7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機器換人”等一大批工業項目,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推動産業體系系統重塑。設立基礎規模30億元的豫東南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産業培育。
支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錨定“強美富”。河南省農林水支出1112.9億元,增長9.6%,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統籌中央和省級資金99.5億元,53個脫貧縣整合資金193.3億元,連續6年在國家銜接資金績效評價考核中獲優秀等次。安排125.1億元,支持建成756萬畝高標準農田。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縣域全覆蓋,全年提供風險保障近1200億元。統籌2億元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新設總規模均達30億元的“中原農谷”投資基金和河南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支持打好種業翻身仗。構建新型“政銀擔”聯動支農機制,12個試點縣為1.9萬多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年度新增擔保貸款34.2億元。
支持生態環境保護,讓綠水青山流金淌銀。河南省生態環保支出269.7億元,持續支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質增效。河南省申報的秦嶺東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海綿城市建設、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等4項生態環保領域國家級試點成功獲批,累計可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50億元。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順利履約,協議首期獲得山東省生態補償資金1.2億元,穩步推進與山西省、陜西省生態補償協議簽訂,省內沿黃九市一區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健全。
步履不停 增進民生福祉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河南省民生支出7842.8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73.7%,10件重點民生實事圓滿完成,基層“三保”得到保障,各項民生政策有效落實,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力保“三保”,確保基層平穩。嚴格落實“三保”預算編制審核、預算執行監控、風險應急處置三項機制,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全年國家標準的縣級“三保”支出整體財力保障倍數達1.78倍,基層“三保”得到保障。
就業優先,端牢端穩“飯碗”。宋代風格的綾羅綢緞,倣明代式樣的甲胄,安陽市四時漢文化體驗館館主李利艷拿著18萬元的免息創業貸款,購買了新款漢服和物料。安排4億元對個人創業擔保貸款給予財政全額貼息,帶動金融機構發放貸款超150億元;統籌47.9億元支持“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加大對穩崗擴崗支持,全省減徵、緩繳社保費67.2億元,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20.7億元……河南省財政夯實民生之本,持續加大重點群體就業資金扶持力度。
社會保障,兜住民生底線。近幾個月的低保進賬,平輿縣十字路鄉農民秦雪立每一筆都記在心裏:“雖然錢還是得省著花,但買藥不成問題了,真是給我們解了大難題。”河南省城鄉低保標準由月人均不低於570元、355元提高到630元、420元,並按每人210元的標準為困難群眾增發了一次性生活補貼,孤兒、殘疾人等生活補助水準穩步提升。
災後重建,共築美麗家園。新鄉市國省幹線公路災毀恢復重建項目S227跨黃河大堤段項目完工,道路重建、修復總長度168.5公里,受益人口達215.3萬人。去年以來統籌的900億元救災資金已基本分配安排完畢,向亞投行成功提取貸款資金2.9億歐元,有力保障了災後重建工作開展。
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共同富裕。全省教育支出達1896.7億元、增長6.2%,全省衛生健康支出1161.4億元、增長14%,支持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房地産紓困基金,積極爭取中央200億元保交樓專項借款……財政資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致力於實現教育、醫療、文化、住房、養老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普惠式覆蓋,既是共享發展、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也能創造持續發展的經濟空間。
縱深突破 深化財政改革
向改革要紅利、向管理要效能、以安全促發展。河南省財政積極發揮財政改革突破和先導作用,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夯實財政管理監督基礎,推動財政管理提質增效、財政安全有效保障。
河南省財政直管縣改革平穩運行。將財政直管縣範圍由24個擴大至全部102個縣(市),這是河南省實施分稅制以來影響最大、涉及面最廣的一次財政體制改革。河南省財政直接向102個縣市下達各類補助資金2995.8億元、調撥庫款2831.6億元、下達中央直達資金1222.1億元,分別佔分配市縣總量的61%、61.8%和60.9%,縣市基層財政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推進政府過“緊日子”制度化常態化。“無預算,不支出”,健全節約型財政保障機制,省級先後出臺8個文件,修訂完善會議費等30多項制度辦法,出臺19項支出標準,“三公經費”只減不增,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切實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緊要處。
財政管理更加精準高效。紮實開展地方財經秩序專項整治,河南省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上線運行,河南省率先進入財政票據無紙化時代。全省所有縣區均實現惠民惠農財政補貼“一卡通”集中發放,252個補貼項目累計發放資金537.9億元、惠及群眾2879萬人。
各類風險緩釋可控。連續5年完成隱性債務化解計劃,出臺推進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一校一策”推動省屬高校化解債務,用好專項債券支持66家農信社和中原銀行補充資本,籌資60億元推動組建河南農商聯合銀行……強烈的憂患意識、極限思維,確保在高品質發展中財政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這是中央對2023年積極財政政策的明確定調,也是河南財政服務全省經濟的著力點。河南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趙慶業説,新的一年裏,河南省財政將大力提振市場信心,重點支持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擴大有效投資,持續改善民生,強化財政風險防控,以政策的確定性對衝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助力我省實現經濟發展品質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河南日報記者 欒姍 胡舒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