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農村水利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和戰略性,既關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又關係糧食安全。但由於農村水利建設管理服務方面體制機制不夠健全、部門協調不夠順暢、發展能力不夠持續等問題,亟須制定《河南省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與管理條例》,明確政府職責,強化工程建設管理,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為加快農業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提供法律支撐。”河南省人大代表、開封市市政設計院院長張紹敏説。
問題丨農村河道淤積和污染均比較嚴重
2018年,水利部印發《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河湖管理的通知》,各地也相應制定了農村生態河道建設的指導意見和標準,為全面開展農村河道治理和生態河道建設奠定了基礎。
張紹敏説,近年來,河南省一些地區發生的旱情和汛情充分説明,過去幾年實施的農村小型水利建設(大部分在原有的塘壩、水庫修修補補),遠遠不能滿足農村農田灌溉和人畜用水,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生産生活。
張紹敏通過調研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農村河道治理任務繁重。長期以來縣鄉級農村河道逐年累積淤泥,近年來徑流量總體偏小,致使淤積總量比較大。據有關研究,一般情況下縣級河道淤積週期在5-8年,鄉級河道的淤積週期在3-5年。隔幾年就需要進行再疏浚,任務繁重。
其次,農村河道治理標準偏低。以往在河道治理上只注重土方疏浚,對水系溝通、岸坡防護等問題重視不夠,在與環境協調等方面的考慮明顯不足,對自然河道的保護和生態修復力度不夠,治理標準偏低。另外還存在農村河道管理體制尚未理順和農村河道管護經費很難到位的問題。
據分析測算,每個縣投入在3000萬元左右,才能維持農村河道正常管護,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僅有部分河道實現“以河養河”,財政保障經費嚴重不足,長效管護機制仍未健全。
建議丨發揮立法引領作用 做好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與管理
“水是農業的命脈,搞好農村水利建設,關係到農業穩産增産、農民增收和國家穩定。” 張紹敏説,伴隨著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政策的不斷深入,農村地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鬚髮揮立法引領作用,大力開展農村的水利建設,做好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與管理。
她建議建立領導機制和議事協調機制,明確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與管理的目標和任務;建立創新投入機制。在確保政府財政投入外,通過産權制度改革引入商業模式,吸引社會投資、民間資本,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和服務農田水利建設;建立創新機制,相關部門加大對農村生態河道治理技術的研究及推廣,鼓勵各地探索適合的治理模式,提高生態河道治理的成效。
同時,建管並重,農村河道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她建議加強農村生態河道長效管護,壓實各級河長湖長管河護河責任,同時各級財政加大對農村河道管護經費的支持,中央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對農村河道管護實行以獎代補,確保農村河道管護到位,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祝傳鵬 馬紹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