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墻透綠,開放停車,方便了周邊市民,更拉近了政府和群眾的心理距離。”3月26日,提起家門口的拆墻透綠工程,家住信陽市新縣朝陽路的退休老教師王治家讚不絕口。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新縣始終將惠民利民放在首位,交出了一份惠民暖心答卷。
城市有“溫度”,幸福有“質感”。在新縣綜合辦公樓旁,完成圍墻拆除的政府大院與整修一新的政府廣場融為一體,已經成為群眾家門口的休憩園。不單如此,沿街的40多處機關單位都已拆除了圍墻,向公眾開放停車位,並因地制宜打造出方便群眾休閒、娛樂的公共小遊園,實現了資源共享、民心共振。
新縣城市書房建設 攝影 蔣侖
位於小潢河畔的新縣方圓城市書房裏,首府實驗學校學生王詩涵正在媽媽的陪伴下翻閱著繪本。2022年11月,方圓城市書房正式開放。160余平方米的書房裏,3000余冊各類圖書整齊擺放,吸引著大量市民來此閱讀。而這樣的城市書房,新縣已經陸續建設了5所。
無論是清晨還是晚飯後,在新縣各個公園廣場,廣場舞、太極拳等健身隊伍隨處可見,健身步道上,市民健步走的身影絡繹不絕。“在建設過程中,我們一直堅持把健康‘嵌入’城市,倡導健康生活風尚。”新縣城市管理局局長張志旺介紹説,近年來,新縣先後在城區建成休閒健身步道20余公里、體育健身設施和兒童遊樂設施30多處,成功建起了大別山體育公園,初步打造了城市“15分鐘健身圈”。
漫步紅城大街小巷,總能在一轉彎、一回眸中收穫“小確幸”。85個老舊小區在改造中脫胎換骨、煥然一新,全面覆蓋的垃圾分類亭引導健康生活新時尚,隨處可見的志願者“定格”全國文明城市的溫度。
城有城的品味,村有村的精彩。寬闊平坦的柏油路、高效便捷的交通網……在新縣,一條條公路蜿蜒在青山綠水間,將九鎮十八灣“串珠成鏈”,城鄉交通線變成了全域景觀線。
近年來,新縣推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實現城鄉交通服務均等化,全力推進全域公交,開通24條鎮村公交線路、設置279個農村站點,讓生活在偏遠山區的群眾實現了“出門見路、抬腳上車”。同時,依託四通八達的城鄉交通,新縣推動客貨郵融合發展,打通快遞進村、農貨上行“最後一公里”。
新縣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 供圖 新縣縣委宣傳部
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難有所助。在新縣箭廠河鄉戴畈村,孝心護理員方明菊像照顧自家老人一樣為村裏老人提供愛心服務。如今,居家養老“戴畈模式”已覆蓋全縣192個行政村,常態化服務老人1.98萬人。
居家養老“戴畈模式”讓留守老人老有所養,營養餐、“兩免一補”、特色教育讓老區孩子學有所教,醫共體、新醫改讓全縣群眾病有所醫,特困群體關愛工程讓困難群眾困有所助,無障礙改造讓殘疾人殘有所靠……一項項充滿溫度的舉措,是為廣大人民美好生活而矢志奮鬥的生動實踐。千家萬戶的“小幸福”開花結果,民生也成為老區最溫暖的底色。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實施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促進三産融合發展,內外兼修打造‘滿滿幸福感’的魅力紅城。”展望未來,新縣縣委書記夏明夫堅定而自信地説。(文 聶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