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三農”工作怎麼幹 七大行動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4月1日,河南省農業農村局長會議召開,對2023年“三農”重點工作作出系統部署。
截至2022年,河南省糧食産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生豬存欄量、食用菌産量穩居全國首位,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和神農種業實驗室入駐“中原農谷”,第一産業增加值5817.78億元,同比增長4.8%,為全省發展大局穩定提供了重要支撐。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建設農業強省的目標任務,穩住“三農”基本盤意義重大。2023年“三農”工作怎麼幹?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孫巍峰給出的關鍵詞是:編制“一個規劃”、開展“七大行動”、守牢“一條底線”。
當前,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抓緊研究編制加快建設農業強省規劃,支持有條件的市、縣率先建設農業強市、農業強縣。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的頭等大事。河南省積極對接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分類分區域新建高標準農田255萬畝、改造提升280萬畝。探索“投融建運管”一體化推進模式,加快推進在建2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積極開展高産示範創建,打造一批噸糧縣、噸半糧縣。加快補齊農機短板,力爭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88%以上。
建設農業強省,利器在科技。河南省開展現代種業振興行動,全力推進“中原農谷”建設,積極推動神農種業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基地或成為其組成部分,推進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建設,爭創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構建完成“中原農谷”建設的“四梁八柱”;紮實實施種業振興六大行動,加快建設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水産和家禽種質資源庫。
産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河南省開展萬億級綠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動,積極發展高效種養業,著力打造好11個國家級、33個省級特色農産品優勢區,示範帶動優勢特色農産品發展;推進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做優糧食製品、做強肉類製品、做精油脂製品、做特果蔬製品,振興酒業、奶業,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萬億級現代食品集群;全力打造小麥、花生、生豬等20條優勢特色産業鏈;積極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名特優新農産品,加快打造宣傳推介“美豫名品”“豫農優品”等公共品牌。
畜牧業與農業相輔相成、相互成就,要加快推進河南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強省轉變,把畜牧業打造成為農業強省的先導産業。河南省開展現代畜牧業轉型發展行動,做強生豬産業,做大牛羊産業,做優家禽産業,做特水産産業。
在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高品質保障“菜籃子”産品供給,必須在設施農業上挖潛力。我省開展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提升蔬菜設施,確保設施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410萬畝;提升食用菌設施,力爭全年食用菌産量達到180萬噸;提升設施養殖和設施漁業發展。
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亦是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河南省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行動,創建第一批鄉村建設示範縣20個、示範鄉鎮100個、示範村1000個;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移風易俗和鄉村治理,加快數字鄉村建設。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破解未來“誰來種地”問題的關鍵。截至目前,河南省培育農民合作社19.8萬家、家庭農場26.2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2.5萬家。河南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量不少,已經進入由數量增長向量質並舉轉變的新階段,關鍵要在提高品質上下功夫。河南省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經營主體培育,培育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領域“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新增技能人才10萬人以上,培訓高素質農民6萬人以上。
安全是發展的基礎,河南省守牢農村改革底線、農産品品質安全底線、農業生産風險底線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營造良好氛圍。(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波)